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鳌山石 第72章 战端

乾阳殿与大楚皇室功法乾阳通真至典同名,乃是大楚上朝的宫殿,八百年一如既往,从未更改,除了豪奢华贵之外,还有一个特点——极其坚固。

至于原因嘛,满朝文武大多都是修行者,上朝的时候难免起争端不是吵架吵得脸红脖子粗很正常,偶尔大打出手,只要别太过分,以建武帝的气度也是能忍一忍的。

但今日,乾阳宫可谓是,文武百官皆寂寥,唯有陛下在咆哮。

“殷大首座巡境司是干什么吃的幽郡突骑都到哪了巡境司半点风声没有”建武帝威严隆盛,此刻却难抑怒气。

巡境司入门门槛便是修行者,故而整体势力在大楚各部衙门中可谓是独一档的存在,各州各城具设衙门,是首座殷若峰呕心沥血才编制起来的一张笼罩大楚巨大蛛网,更是建武帝掌控江山的不二利器,虽说主要负责检查各地修行者和散修等,但毫无以为的是这个包含大量精锐的体系绝对称得上一个无与伦比的情报机构,以至于建武帝尤其期待这个在他继位后大力支持下才得以成型的产物的能在与北齐的战争中展露头角。

然而事实好像并没有那么如意。

紫荆关被围,是边军旗兵传回的消息,但凡巡境司能发挥其应尽的职责,岂会有如此突然的状况发生

“臣有罪。”殷若峰垂首,他如何能不认罪紫荆关守将是谁

是大皇子殿下!

当年宣宗在位时差点被立为太孙的大皇子项梁,那可是建武帝的心头肉!

建武帝抄起一卷卷轴便砸了出去大骂道:“有罪有罪,有罪我把你砍了何解”

殷若峰任由卷轴打在身上,沉声道:“回禀陛下,紫荆关占据天险,易守难攻,能在如此短时间内连失两座附城,只有一种可能,燕州出了问题,幽郡突骑十有八九是绕道燕州,偷袭紫荆关才得以形成合围之势。”

军机大臣曹贤德当即出声:“不可能!幽郡突骑胆敢绕道燕州,即便可以凭借速度优势侥幸在燕州军发现之前通过,也不可能在燕州军反应过来之前吃掉两座附城,还能围困紫荆关,一但燕州军反应过来,与紫荆关将士合围,那幽郡突骑便是瓮中之鳖,反掌可灭!”

曹军机此刻一只眼还乌青着,乃是早朝是与户部尚书阮大人讨要军资一番扯皮的后果,当然了阮尚书也不好过。

殷若峰冷笑道:“曹大人,莫不是忘了燕州是个什么情况了吧”

燕州,原本燕国之地,大楚吞并南方各国后,便属燕民起义造反的次数最多,便是近十年来,也是大小起义不下十余次,可以说是楚国当下最不稳定的一个州。

对此大楚朝堂意见一直不统一。

殷首座不止一次建议陛下对燕州施以酷吏,实在不行就迁移燕民,分而治之,总之就是要下死手,以暴制暴,倒是很符合他巡境司首座的作风。

曹军机则是建议采用怀柔政策,甚至还保留了燕字,以燕命名此州。

值得一提的是曹军及曹大人的内人,便是燕国人。

此言一出,曹军机好似惊闻晴天霹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呆愣当场。

殷首座之意再明显不过,是燕人又造反了,甚至勾结了北齐,借道幽州突骑,给了其偷袭紫荆关的机会。

此事一旦坐实,多大一顶帽子会扣在他曹贤德头上

要知道,对燕州的怀柔政策可以说是他一手主导的,如今成了北齐的突破口,其罪如何

其罪当诛!

却当此时又一份密报递上殿来,来自巡警司。

这便是陛下予以巡境司的特权,朝会之上,巡境司有三人可以入殿呈报。

殷首座接过密报,看也未看便双手奉上,建武帝身边的大太监接过密报呈至案上。

建武帝抓着密报的手逐渐用力,一股恐怖的气息席卷整个大殿,足见其怒意。

片刻之后,那股威严的气息收敛。

建武帝轻轻将密报抛至曹贤德身前:“曹卿,你自己看吧。”

曹贤德颤颤巍巍接过密报,仔仔细细看了起来。

越看越是心如死灰。

直到看完之时,曹军机颓然跪地俯首拜倒:“臣罪该万死。”

燕州北部,旧燕贵族举三万之兵起义,接连占据惠城,麦城,借道幽郡突骑,绕道突袭紫荆关,切断紫荆关补给线,和与两座附城的联络,骁果军与幽郡突骑南北夹击连破两城,围困紫荆关。骁果军刚刚完成围城,幽郡突骑便顺势南下以惠城麦城作为据点,兵锋直至凉州城!

曹贤德阳州人士,问道院学业完成之后曾任燕州州牧,燕州在极西之地,环境恶劣,多山地毒泽,燕民困苦。曹贤德任职之时,一心为燕民造福,认为只要大楚能够善待燕民,是燕人若楚人,不区别而待之,早晚可以使燕民发自内心的将自己视作楚人,皆是,燕州不燕州,不也是楚国十六州之一

以至于他调至京城官至军机处军机大臣,位列一品,仍旧牵挂燕州,甚至娶了旧燕贵族之女,以明教化燕民之志。

在朝会上更是一次次力保燕州怀柔政策,可以说燕民每造一次反,便使他曹贤德在朝会上受刮一次,建武帝虽尚武,却也不是不讲仁德的帝王,也就一次又一次保下了他保下了他的怀柔政策。

但是这一次,曹贤德知道,燕民救无可救了,一但紫荆关解围,燕州会面临什么程度的洗牌曹贤德不敢想,也没工夫去想了。

“曹卿老了。”建武帝淡漠开口。

老么一个七十岁的四境修士老么

那都不重要了,陛下说你老了,那你便老了。

曹贤德再叩首:“臣请辞去军机大臣之职,往陛下恩准。”

“准。”

当曹贤德迈着沉重的步伐离开乾阳殿时,梁众山在高凤的带领下,走了进来。

高凤不但一路引着梁众山走到百官最前面,甚至还搬来了一张奢华的椅子。

梁天师见帝不跪,上朝则赐座,这是先帝之诏,延用至今。

梁众山先是一拜:“见过陛下。”而后径直坐下。

建武帝点了点头,身旁的大太监便将一众卷轴密报呈至梁众山之前。

梁众山已经十余年不曾上朝,但百官对其所享荣殊却无半点异议。

毕竟满朝文武,怕是有小半都与他有半师之谊。

梁众山入座不久便又有人至。

十三皇子梁景。

他竟是未穿朝服,反是一身战甲,走动间铮铮而鸣。

他入店殿便拜倒:“儿臣拜见父皇。”

建武帝心情极差,却也没有拿这个刚犯错被禁足的儿子撒气只是冷冷道:“起来吧。”对于他未穿朝服之事也未作评价。

“阳院长。”

“臣在。”问道院不涉朝政,指的是平日,战事一起楚国向来是上下俱动,人人皆兵,阳朴作作为问道院院长也不例外。

“军机处不可无首,阳院长暂代军机大臣之职。”建武帝声音平静道。

“臣领旨。”

“阳院长以为如何解紫荆关之围”建武帝当即问道。

“紫荆关之围,症结终究出在燕州,惠城麦城沦陷,等若凉州西北门户大开,给了幽郡突骑足够的战略纵深,使其退可守近可攻,虽然不知道寇姜文那个小子有什么把握凭借一支轻骑啃下凉州城,但不妨做最坏的打算,一但凉州城也陷落,惠城,凉州城,与紫荆关,等于是将燕、凉二州肚子都给掏空了,届时三地之间几乎可以视作单独的一个州,或者说,一个郡,毕竟它已经落到齐国手中。所以此时最要紧的不是解紫荆关之围,而是要撵住幽郡突袭,彻底掐死凉州沦陷的可能,其次是要夺回惠城,才能关上一半的门,关上这一半的门,再把幽郡突骑这条狗打死,紫荆关那另一半的门自己便会关上。”

阳朴顿了顿继续道:“燕州军此时是指望不上了,想必陛下也不会放心,那么夺回惠城最好的选择自然是兖州与河西州,但河西州月山一役巡境司损失惨重,想要怕配合河西州军队恐怕力有不逮,便只剩下兖州军了。”

梁众山此时见缝插针道:“巡境司兖州提督在与琼玉一战中战死于赵元启之手。”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殷首座开口:“无妨,白玉还在河西州,可令他过去暂领兖州事宜。”

阳朴点了点头:“至于幽郡突骑.......”

十三皇子此刻站出:“儿臣请战,愿率阳州铁骑解紫荆关之为围。”

建武帝沉默稍许。

“准。”

大楚武风,那代没有皇子战死边疆

他项庄不也曾在边军浴血,与将士同袍

如今大皇子项梁不一样围困紫荆关

十三皇子若此时不请战,也不会是他最看重的皇子之一了。

“朕准你带白羽卫去。”

“陛下不可!”

“陛下,白羽卫有拱卫京城之职不可轻动啊!陛下!”

“陛下三思!”

此言一出,众大臣纷纷出言。

十三皇子便是白羽卫主将,白羽卫前身是当年建武帝回京继位时带回的建武军,彼时待会五万,江山稳定后大部分重返边军不过也留下少许作为框架打造了这支拱卫京畿的白羽卫,其战力不可谓不强,也是骑兵里精锐中的精锐,曾被人赞为建武军第二,白羽卫将士也一度引以为荣,直到十三皇子的到来,他接任白羽卫主将的第一天便说:“我们不是建武军第二,而是白羽卫第一!”

也是自他开始,白羽卫开始轮番远赴边疆参战,将其打造成了一支真正的铁血劲旅,建武帝曾多次称老十三时最像自己的的一个皇子。

但如今不同,幽郡突骑作为北齐一等一的轻骑,无论建制战力都不会在白羽卫之下,一但要调用白羽卫那便是白羽卫倾巢而出,届时京城怎么办

所以十三皇子请战都不曾要求调动白羽卫,而是要调用他曾经待过的阳州铁骑。

建武帝摆了摆手,朝堂上顷刻安静下来:“白羽卫走了还有御林军,还有平州、徐州、雍州拱卫京城,怎么我大楚都军队都是拿来防守的”

他语气很平静,也很坚定,透着不容置疑的味道。

一时间朝堂上再无异议。

阳朴笑道:“如此一来,紫荆关之危可解。”

至于齐国大军陈列的徐州边境,建阳关

那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了。

满堂静默,建武帝揉了揉眉头,又看向太子“太子怎么看。”

当朝太子项策只是恭敬道:“阳院长算无遗策,儿臣觉得甚好。”

建武帝谈谈扫过太子和他身后一众朝臣,看不出喜怒。

只是掠过阮尚书之时开口道:“阮卿,令郎在校武上表现的不错,朕准他在白羽卫任一偏职,一并出征。”

阮朗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有些忧愁,陛下如此安排便是对阮之懿与琼玉不明不白的惩罚,也就意味着此时翻篇,只是此去其中凶险恐怕难料。

但他还能如何只得回到:“臣谢陛下隆恩。”

建武帝再度环顾一圈。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