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替嫁以后 98.第98章

此为防盗章。现在辰时末了, 徐大太太开始当家理事,有家务要回的管事媳妇大娘们陆陆续续来了,她仍旧饿着肚子站在这里。

冻得冰冷的四肢,与饿得发疼的肚子, 竟分不出来哪个更难熬一点。

来来往往的那么些人, 目光都有意无意刮在她身上, 罚站不是什么体面的事, 莹月不想同她们的目光对上,就假装被身边的石榴树吸引, 盯着其中一根枝条发呆。

这根枝条上, 比昨日多萌发了一个小小的嫩叶尖尖。

莹月会这么清楚,是因为她昨天就是站在这个位置的——嗯, 这不是她第一次出来“醒”规矩了,昨天徐大太太罚她的理由, 是说她请安的声音太小, 有不想给嫡母请安的嫌疑。

所以今天她才把嗓门放大了些, 不想, 又撞到了徐大太太手里。

这也不奇怪, 嫡母想挑庶女的错, 那真是太容易了,只要徐大太太想,莹月的每一根头发丝儿都是一条过错。

当然, 徐大太太自己绝不以为这么做有什么苛刻之处, 没打没骂, 又不是数九寒天,这个时候往外站一站,还能把人站坏了?这么点仁慈的小小惩罚都受不住,那一定是庶女其心不正,安心要使苦肉计同嫡母作对——

所以现在莹月把腿站成了两条没知觉的木棍,也只好撑着继续站下去。

不过到了这个时辰,也好捱了一点,因为日头渐渐升高了,挟着寒意的晨风缓缓歇了,先前虚幻似的金色阳光照在身上终于有了真实的暖意。

也就在这时候,徐大太太身边的一个大丫头金铃出来了,穿着簇新的石青短袄,紫花细布比甲,笼着手,要笑不笑地站她面前,道:“三姑娘,太太使奴婢出来问一声,你可知道错了?”

莹月张了张嘴——脸有点冻僵了,她顿片刻才回出话来:“——知道了。”

“那就去吧,明日,可不要再犯了。”

金铃传的是徐大太太的话,代表的也是徐大太太,莹月屈了屈僵直的膝:“是,多谢太太教导。”

金铃往旁让了半步,没多的话,转身径自上阶又掀帘进去了。

莹月到此时才敢跺了跺发麻的脚,把手放到嘴边呵着,汲取着一点热气,往院子外慢慢走去。

她弯腰拱背的瘦弱背影落在来往人等的眼中,也博得了一两声同情:“唉,托生成姑娘又怎么样,没个娘——”

“嘘,你不要命了?”一个大些的丫头正好走过发出感叹的擦廊柱的小丫头旁边,听见了,兜头给了她一下子,小声训道:“太太好好的,三姑娘怎么就没娘了?叫太太听见,皮都揭了你的!”

小丫头忙忙讨饶不迭,待大丫头走了,埋头擦起廊柱来,再不敢多话了。

**

莹月在回程的半途中,叫她的丫头石楠接着了。

石楠本来眼眶就发红,在道边上焦急地来回打转,一见了她蹒跚的步伐,飞奔着迎上来,眼泪同时洒下来:“姑娘!”

莹月让她扶住,顿时减轻了不少负担,放松下来挨着她,笑道:“哭什么,我没事,这不是回来了。”

石楠哽咽道:“姑娘别说了,快回去吧,玉簪姐姐把热水汤婆子熏笼都备好了,姑娘赶紧回去暖一暖。”

莹月又冷又饿,也没什么劲头说话,就点了头,由她一路扶回了清渠院。

清渠院位置很偏,窝在离正院最远的西北角里,莹月每天去请安都要走老长一段路,冬日里尤其受罪,每天早晚都各灌一肚子冷风。但莹月仍然很喜欢这里。

作为家中最不受宠的庶女,能独占这么一个小院算她运气好了。

她生母是徐家的丫头,很早就病亡了,徐大太太看见庶女刺眼刺心,不想接她到正院里养,就把她丢给了徐惜月的生母云姨娘。

莹月在云姨娘的院子里住了两年,当时她才是个三岁的奶娃娃,什么也不懂,凡事都跟在长一岁的姐姐惜月后面,惜月让云姨娘教着做什么,她就跟着学,姐妹俩天天请安一道儿去,一道儿回,小小的两个人看上去很和睦。

如此过了两年,不知徐大太太怎么回过味来了,认为如此是给云姨娘送了助力,莹月由她养大,凡事还不都听她的去了?

于是折腾着又把莹月挪了出来,但徐大太太自己仍是不想养她,寻了个空着的小院,随便配了几个下人,把她扔了进去。

小的时候莹月懵懂着,刚离开惜月那一阵一个人还哭了一阵鼻子,但渐渐大了,她就觉得有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也很好。

这个小院太偏了,一般人串门都懒得串到这儿来,莹月回来,把院门一关,就把那些风霜喧扰全关在外面了。

“姑娘!”

她的另一个丫头玉簪站在帘子外翘首以盼,见她回来了,忙小跑过来:“姑娘快进去,我烧了热水搁在熏笼上,现在还烫烫的,姑娘快把手脚暖一暖。”

两个丫头左右簇拥着把莹月扶进屋里,石楠替她脱鞋袜,玉簪走到床前,从被窝里拿出汤婆子放到她怀里,又转头去端熏笼上的铜盆。

鞋袜褪下,莹月小巧的双足悬着,她脚尖冻得生疼还发痒,迫不及待地就要往盆里放,石楠忙道:“姑娘等一等。”

捉了她的双足先替她生搓着,连着小腿一片,直搓到发热才许她放进水里。

莹月乖乖地抱着汤婆子由她摆布,冒着热气的水流漫过脚面,浸到脚踝处,她舒服地叹出口气来,往搭着陈旧墨绿椅袱的椅子里靠了靠。

玉簪见她耳朵红红的,伸手摸了摸,冰凉,不由怜惜地道:“再这么挨两日,姑娘连耳朵都要冻坏了。”

怕她生起疮来,一下一下地替她搓着,又小心地避开她耳垂上坠着的两粒珍珠小耳珰。

莹月自我安慰地道:“应该不会的,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起来了。”

转身去拿干净布巾的石楠一听这话急了,忙转回来道:“这么说,姑娘明儿还得去挨罚?不行,我明天一定要跟姑娘去,姑娘可别再哄我留下了。”

姑娘家娇贵,在自己家里行走也很少落单,莹月今天会一个人在那罚站,是因她昨日带了石楠去,结果主仆俩一起在那站了快一个时辰,她觉得今天去情况可能还不大妙,就哄着没带石楠。结果,果然。

玉簪也道:“要么明天我陪姑娘去,没有姑娘挨饿受冻,我们在这安坐的理。”

莹月拒绝了:“都不要。谁去,都是再白赔一个进去,我病了,有你们照顾我,你们病了,怎么办呢?我笨手笨脚的,可不会伺候人。”

石楠想哭又想笑:“姑娘说什么话,谁敢劳动姑娘伺候我们?”说完了又很发愁,“太太这股邪火,什么时候才能过去啊。”

以往莹月的日子其实没有这么难过,她窝在这个偏远的小院里,不争不抢任何物事,给什么待遇都受着,徐大太太有交际要应酬,有家务要管,有亲生的子女要操心,一般情况下,犯不着来和她活得这个影子似的庶女过不去,丢远一点,少看见几眼也就是了。

现在忽然改了常,自然是有缘故的。

这个缘故,家里上下其实都知道了,只是不想触着徐大太太的霉头,还没人敢在明面上说出来。

在自己的小院子里,莹月还是可以说一说。

脚泡好了,身上重新暖乎乎的,玉簪去隔壁耳房端炖在小炉子上的蜜枣粥,莹月就向正替她穿袜子的石楠问道:“怎么样?消息打听确实了吗?”

石楠早上没跟她去罚站,也不是真的就在家里安坐了,莹月哄着她,给她寻了差事,叫她去打听一下昨天听到的一桩闲话。

能在清渠院这个冷窖里当差的,都不是什么很有本事有背景的下人,但石楠是家生子儿,要打听事,总归还是找得到自己的一点门路。

她一边引着莹月的脚踩进只在屋里穿的软罗绣鞋里,一边抬了头,很有兴趣地道:“打听到了!我去云姨娘院里,找梅露姐姐,假装要借二姑娘的绣花样子看一看,没等我寻话头提起来,那里的丫头自己就在议论着——方家的大爷,是真的回来了,而且都回来有七八天了!”

她口里的方家大爷,是京里平江伯府的长房长孙,徐家大姑娘徐望月的未婚夫。

在五年之前,方家大爷除了长房长孙这个称谓外,因其父母早逝,祖父心疼他,他还有另一个从父亲身上继承来的更显耀的身份:平江伯世子。

但那一年的春天里他出了事,受了重伤,抬回府后虽保住了命,却因咽喉受伤,再也说不出话来,他变成了一个哑巴,并因此失去了他的世子位。

他的叔父开宴庆贺自己敕封世子的那一日,他离家出走,一去五年,杳无音信,谁也不知他去了哪里。

——由此可见,徐大太太管的家务也就那么回事,没人没眼色到在她跟前说,可背过身去,连丫头们都在公然议论起来了。

洪夫人其实不认得莹月,徐大太太就没把庶女叫出来见过她,但洪夫人认得望月,往床上一看,她就诧异地叫出声来:“这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