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重生我不想当男神 第54章 咱俩清清白白

也许真如周岩所说,是彼此在各取所需。

“小婉,有点热。”周岩在身边说。

周婉哪里不知道周岩想干什么,她连忙松开周岩,抿抿嘴,“你别乱来。”

“乱来又怎么了有人阻止我吗”周岩笑着问。

周婉有点儿慌,“不许。”

昨晚已经放肆过一次,还疼着呢。

结果这头饿狼还想折腾她。

哪知道下一秒,周婉就感觉自己被横抱了起来。

“周岩你干什么”周婉有些慌。

“给姐姐洗澡。”

房间里,一个早就迫不及待的大男孩吆喝了一声,抱着怀中的姑娘,踹开了浴室的门。

...

云销雨霁。

浴缸里,

周婉软倒在了周岩的怀里,脸蛋潮红,小嘴微张,轻轻地呼吸着。

“你以后打算怎么和诗诗解释”周婉问。

“为什么要解释,咱俩清清白白的,有什么解释的必要吗”周岩颇为无辜地问。

“伱这还清清白白”周婉没好气地拍了周岩一下。

做了不认是吧。

“你是我姐,我是你弟,很纯的好不好。”周岩笑着打趣。

周婉不想和周岩说话了,她鼓起了腮帮,虽然是大学姐,但现在也表现出了女孩子生气的一面,对于周岩这个气死人不偿命的人,她没必要给什么好脸色。

只是下一秒,周婉的脸色就变得羞红无比。

“你别乱碰。”

...

折腾了大半天,

周岩和周婉才收拾好,一起出门。

“周岩,咱们真去那个大众点评的公司吗”车上,周婉问。

豪宅配送了一辆宝马最新款车,供代步使用,周岩开着车,笑着回道:“嗯,已经让张师兄预约好了。”

周婉点点头:“人家不见得会被收购,我查过资料,人家前几年就得到了红杉资本的两轮融资。”

“不一定是收购,也可以是入股。”

周岩知道08、09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一些资本已经收缩了对国内互联网企业的投资规模,像大众点评这种基本上属于不闻不问的,甚至濒临破产边缘,也就后来海外资本重新关注了国内的团购市场,才发现还有大众点评这款产品。

大众点评已经经历了两轮海外风投,在11年4月,又会在红杉的牵头下得到一个亿美元的联合投资,也是在那个时候,大众点评正式走向了团购的战场,和美团这一大势力进行正面较量,先投海外资本,再投阿里,之后再投企鹅,大众点评的发展之路可以说是一波三折,甚至可以冠之以团购界的小吕布也说的过去。

而现在,大众点评属于被所有人忽视的小透明存在,甚至如果不是周岩想到了美团,也差点把这个未来发展前途不可限量的小产品给忽略。

企鹅是在14年投资的大众点评,而他在10年布局,怎么也能比企鹅少投一点钱,多占一点股份。

大众点评公司楼下,

周岩开车来的时候,张涛已经在等。

这位快要迈入中年的男人此时多少有些热络。

他没想到自己的偏安一隅的公司也能被关注到,对方还开出了高价投资。

“你好,我是逐浪资本总裁周岩,这是逐浪副总裁周婉。”周岩直接介绍了自己

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给小婉一个副总裁的身份,牌面上也说的过去。

“你好,大众点评董事长张涛。”张涛和周岩握了握手。

“之前是逐浪副总裁张龙跟张总你对接,你们俩还是本家。”周岩笑着说。

目前逐浪科技的综合体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大众点评,甚至旗下的快用产品,发展的规模都比大众点评大,应用面也更广,甚至周岩在想,如果把快用拆分,拿去吸引海外资本投资,都能立刻圈来一笔不小的天使风投。

这也是腰板子硬朗了以后,周岩和张涛说话的底气。

“一直希望见一见逐浪的总裁,今天一见,周总真是年轻有为啊。”张涛用他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笑着说道。

“张总过奖了,一己之力把点评网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已经走在了大多数人的前头。”周岩笑着恭维道。

其实也是周岩的真心话,没有点评的加入,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美团,可以说点评才是美团的灵魂,只是话听在张涛的耳朵里就真是恭维了。

点评现在几斤几两他还是清楚的,局限在七八个城市里,无力向外推广,约好的融资也迟迟不来,让他很难看到点评的出路。

甚至他有些迷茫,这个心血之作是否真的会就此一蹶不振,让那些投机取巧的团购网站后来居上。

红杉在今年三月投资了美团一千二百万,他那叫一个眼红啊,要知道红杉只投了它一百万,还特么06年投的,之后数次发函,人家鸟都不鸟。

人比人气死人。

如果不是谷歌的五百万融资还没有用完,张涛真的想原地破产,特娘的不干了。

“周总说笑了。”张涛无奈地笑了笑,“两位周总里面请。”

周婉难得体验到了逐浪共科技的副总裁待遇,确实比逐浪工作室更有面子一些,她也有虚荣心,甚至在想以后做个副总也不错。

只是诗诗未来才可能是逐浪的副总吧。

大众点评大公司在写字楼的五层,周岩上楼以后,才发现点评的公司环境确实不咋地,有点拥挤,甚至厨房也设在公司里。

与其说是公司,倒不如说是一群人守着一台台破电脑挨在一块生活。

像极了他当年和一群班子做项目时候的样子。

明明是一家潜力无限的公司,却混成了这个样子。

只能说10年是无数互联网公司的黄金年,也是很多老牌公司的冷却期。

也直到11年的时候,国外的资本才重新关注到这些有潜力的公司,只是那会儿,需要面对的就是和企鹅、阿里等bat大厂的同台竞争。

在国内的地面上,是条龙来了都得窝着。

所谓的烧钱大战,看起来是资本之间关于市场份额的角逐,实际上是属于全民的狂欢。

那个时候,一块钱就能打两公里路

那个时候,不花钱就可以吃上外卖,买到商品。

那个时候,你要是花钱打共享单车别人都会说你蠢,因为这么多单车,下一款app就可以领很多的免费次数。

既是市场最乱的时候,也是羊毛满天飞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