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 第144章 抽丝剥茧,迫近真相!

收集完所有的证人证词后,波洛展开了他的推理。

只能说,波洛就是波洛,哪怕再复杂的案情,他都总能找准切入点,如手术刀一般,抽丝剥茧!

“我们先摒除那些混乱的信息,找到一个谎言无法遮掩的角度。

比如,整场凶杀案之中,有什么环节,是凶手绝对无法控制的

想到了吗没错,就是那场导致火车停运的暴风雪!

我们来复盘一下凶手原本的计划,他的本意,应该是想把凶杀案,伪装成是外面的人干的,比如某个登上了列车的杀手。

如果没有这场暴风雪,那么计划应该会如下展开——

凶手杀死了卡塞蒂,再火车零点五十八分准时到达车站时下车。

此时有人可能会在过道上碰见一个举止古怪的列车员,制服则被扔在显眼的地方。

如此一来,所有人都会清楚,凶手是假扮列车员进行犯罪,在得手后,脱下了制服,混入下车乘客之中,早已经逃之夭夭。

于是所有还在列车上的乘客,都不会再受到怀疑。

我想,这桩凶杀案本来是想以这样的形式,在世人面前展示出来。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改变了一切,所以凶手才会临时改变计划,在受害人的房间里待了很久。

他本来是在等火车继续往前开,按照原计划执行,但当他意识到火车已经无法再前进后,他就必须要另外制定新的计划。

于是破绽就由此诞生……”

卧槽,这个角度!

我怎么就完全没想到呢!

罗坚读到这里,恍然大悟。

他前面也被那些绕来绕去的证词给弄得头晕,没想到波洛竟然能找准一个如此刁钻的角度,抓住了第一个凶手留下的破绽。

天气!

由于天气的骤变,打乱了凶手原本的计划,不得不仓促之间做出改变。

有了这个基础,再去推断其他事实,就会有迹可循。

用互联网黑话说,就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抓手……

“然后,我们再去探究那些信件的作用,恐吓信和那封被烧掉的信件。

为什么要给受害人寄去恐吓信如此一来岂不是会打草惊蛇,让他有了戒备,反而不好得手

而在案发现场,又为什么要临时决定烧掉某封信件这必定是临时决定的行为,不然凶手就不会使用受害人身上找到的火柴,以及在现场留下如此关键的线索。

我思来想去,只能得出一个结论——

那些恐吓信其实不是给受害人看的,而是给警方看!

目的就是为了塑造一个‘仇家’的神秘人物出现,让警方误以为凶手就是那个并不存在的仇家,从而掩饰行凶者的真实身份。

那为什么要临时烧掉一封信件呢

如果没有那封被烧掉的信,估计没人会把雷切特和卡塞蒂联系起来,进而也就没人能联系到阿姆斯特朗案。

所以,结论已经出来了。

烧掉信封是为了掩饰卡塞蒂的身份,进而掩盖住那桩惨绝人寰的惨案,这才是凶手作案的真实动机。

如此一来,就很明显了,火车上必然有某个人,和阿姆斯特朗家有密切关系,烧掉那封信,就是为了洗刷此人的嫌疑!”

罗坚皱起眉头,明明我也整理过这些线索,还记在了笔记本上,怎么我就没有能够将其联想到一起呢

对啊,明知道寄出恐吓信,会让受害者逃跑,并且加倍警惕,寄信这件事就显得很不合常理。

偏偏从书里的一开始,阿加莎就已经将这个疑点给抛了出来,公开给所有读者看。

却根本没有引起一丝怀疑。

简直了!

“那么,谁的身份最有被掩饰更改过的可能

首先我想起了现场遗留的,带有‘h’字母的手帕,这是不小心遗留在现场的关键线索。

此时安德雷尼伯爵夫人护照上的油渍,就显得尤为可疑……”

波洛带着手帕,直接找上了安德雷尼伯爵夫妇,进行对质。

在压力之下,化名为埃伦娜的伯爵夫人,终于坦诚她的真实身份。

“没错,我是海伦娜戈尔登贝格阿姆斯特朗太太的妹妹!”

但伯爵夫人承认了自己的欺瞒,却坚决否认了她就是凶手的指责。

她说自己只是不想被牵扯进这桩谋杀案之中,损害安德雷尼家族的名誉,这才出此下策,用油渍进行隐瞒。

谎言终于被揭穿,接下来,难道就是寻找证据,指证伯爵夫人的过程

身为一名成熟的阿加莎读者,罗坚知道事情肯定不会有这么简单。

果然,就在波洛几乎断言伯爵夫人和凶杀案相关时,又有一位嫌疑人,主动站出来,想要坦白。

是那位高傲的德拉戈米罗夫公主。

“你有一块我的手帕,先生。”

“可是,手帕上的字母是‘h’,而您的教名,却是娜塔丽亚(natalia)。”

“在俄语中,h就是n,所以,先生你误会了,这手帕上的字母,正是俄文。”

德拉戈米罗夫公主承认了手帕是她所有,但却和伯爵夫人一样,坚决否认她自己和谋杀案有关。

至于手帕为何会出现在案发现场,她的答案是——

不知道。

很显然,她是为了保护伯爵夫人而选择的坦诚。

案情再次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罗坚隐隐有一种感觉,车厢上的这些人,行为似乎都有点太过于同步了。

一起撒谎,又一起坦诚。

让人搞不清楚动机何在。

难道说,他们都认识凶手,并且都选择了包庇和袒护

这倒是一个值得思索的方向。

然后,罗坚惊讶地发现,和阿姆斯特朗案相关的人员,就位于这趟列车上的人员,竟然不止伯爵夫人一个!

阿巴思诺特上校喜爱的姑娘,那位名为德贝纳姆玛丽的小姐,竟是阿姆斯特朗家的家庭教师!

又一个阿姆斯特朗案的相关人员浮出水面。

罗坚看到这里,心里隐隐浮现出一个不好的预感。

他觉得事情好像要往一种完全不受控制的方向,急剧滑行了。

而接下来,波洛一连串揭穿众人身份的操作,则是直接惊呆了身为读者的罗坚。

以至于让他不由得生出一个念头——

这,

该不会是颠倒反转的,

另一种版本形式的《无人生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