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连中六元,满朝文武皆为吾徒 第803章 王翦请田

叶轩墨得到两位前辈的承诺,他郑重的朝着二人再次行礼示意。

亲自送别两位神医之后,叶轩墨转头看向自己身边的左典文吩咐道。

“公台,你将我意传达至各县,命他们将此说法告知各乡镇百姓。”

“同时,可以让各县开始着手初级医学院招生一事。”

“传令另外三府,招生一事,由宁波先行试点一年。”

“若无意外,另外三府可于一年后招生。”

左典文听到叶轩墨这一项项的安排,他即便有信心单靠脑力牢记,可依旧还是选择拿出纸笔,在旁将各要点逐一记下。

待到停笔之后,左典文立即躬身答道。

“子义放心,吾必将此意转达各府县。”

当左典文将叶轩墨的命令转达至各府官时。

黎淳听完左典文所转述的话语,他面色激动的评价道。

“子义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礼记》有云: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或许在未来,这一场景当真能应验啊!”

“子义所行,吾不及也!”

坐在黎淳身后的其他府官瞧见他那崇敬的表情,他们心中瞬间有了想法,一个个纷纷出言。

“叶大人所求,下官已知,下官必将全力助叶大人一臂之力!”

“若真能复现如此场景,吾必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李时珍,万密斋二人返回医会馆之时,一众负责编撰医学教材的医者迫不及待的围拢上来。

众人眼神中皆透露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柳兴贤用余光看见自己身边这些故作矜持的医者后,他就直接发问道。

“二位神医,不知叶大人对我等所着医书满意否”

万密斋闻言,他面带微笑的点头示意。

“叶大人对我等所着医书甚是满意,并已经命手下官员开始招生一事,想必最多一月,这初级医学院便能开始运转了。”

这些医者一听万密斋这话,他们内心都变得兴奋起来。

“既然如此,那我等是不是应当去找杨朝顿老先生他们讨教经营学院之法”

在场的医者虽然都是在各地有名的名医,手下也有徒子徒孙,可这对比一个学院来说,只不过是小打小闹而已。

为了不闹出笑话,寻找有管理书院,学院的人求取经验就变成了一件大事。

而在场的医者在宁波最熟悉的便是那些居住在杨朝顿院落中的一众大儒。

所以,找这些大儒求取经验,最合适不过了。

此话一出,他身边的这些医者的脑海中都闪过一丝奇怪的念头。

莫非这也是叶大人让他们为这些大儒调养身体的目的之一

若真是如此,那叶大人当真不凡啊!

一步三算,真是令人敬佩。

李时珍望着自己面前这些面带笑容的医者,他就知道此刻是与他们摊牌的最好时机,便趁机出言道。

“各位同道,除此事之外,我二人还有一事要与各位同道说明。”

言罢,在场的医者皆面露疑惑的转头看向李时珍,想要知道李时珍还有什么想说的。

李时珍感受到众人将目光转移到自己身上之后,他便将叶轩墨最后交代的事情转述给眼前这些医者。

这些医者在听到李时珍的这番解释,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一丝理应如此的表情。

为首的柳兴贤先是不留痕迹的用余光打量着自己身边的其他医者。

没发现身边医者面露异色,眼中皆无幽怨之色,他这才开口道。

“李神医,你二人这般紧张,可是在心中觉得我们会不识大体,会反对叶大人的举措”

“若真是这般,那就有些太小瞧我们了吧”

柳兴贤此话一出,他身边的其他医者纷纷开口道。

“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我们能不知道吗”

“叶大人此举,赏赐百姓活命之恩,如此要求,自然没有问题。”

李时珍望着自己面前这些如此明事理的医者,他内心的那一丝紧张也在那一瞬间消失不见。

果真是自己多虑了。

当这一道道命令由宁波府衙送往其他三府,以及宁波治下几县之时。

京城,五军都督府内。

五军都督府已选定好各府派遣至宁波医学院学习的人员名单。

宁国公双手将拟定的名单递给主位上的吴国公。

同时嘴角含笑,面色崇敬的看着吴国公开口道。

“朱老哥,这便是我们四府拟定的前往宁波进修的人员名单,还请朱老哥看下是否合适。”

“若有不妥之处,我立即安排人手修改调整人员名单。”

“要是朱老哥觉得我们这份名单拟的还算恰当,便请朱老哥为我等呈送陛下吧。”

吴国公闻言,他面色和悦的朝着宁国公微微颔首示意,接着便从宁国公手中接过名单。

吴国公打开名单,仔细核对这名单上的人员。

看完这份名单,他这才面色平静的放下手中名单。

虽然他可以从这份名单中看出各都督府所上报的人员中稍有猫腻,略带私心。

但这份私心又恰到好处,达不到令陛下反感的同时,又让那些文官不敢开口。

毕竟人非圣贤,有几人能够做到不夹杂丝毫的私人情感去做一件事情呢

他们武勋做不到,那些想要追寻圣人之道的文人同样做不到。

更何况他们武勋之家还需要表现出私欲,要授陛下以柄,取信于仁治皇帝。

就如同当年那位帮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的王翦一般。

王翦为避免功高震主,他向秦始皇索要大量的土地,被称为“王翦请田”。

如今大周武勋之家的做法,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须臾,吴国公在其他几位国公的目光注视下,缓缓吐出一句。

“这名单拟的不错。”

与此同时,皇宫,御书房内。

海公公将一封来自海外的密信呈于仁治皇帝面前。

“陛下,倭国暗卫送来的密信。”

仁治皇帝在听到海公公的这句话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