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 第134章 幽灵再现

骆宏刚没有太紧张,哥哥出门放牧,稍微晚一点回来也很正常啊!

可是雪莲带着哭音说羊群在牧羊犬的驱赶下回来了,但数量不对,只剩一百八十只了。

骆宏刚紧张了,兄弟俩比较勤劳,共养了三百多只羊,也是全家的希望,

现在一下失去近两百只羊,那还得了!

更严重的是哥哥没有回来,难道他去找羊了

骆宏刚赶快回家,检查回来的羊,身上并没有伤,

牧羊犬也没有外伤,但好像受到重击,躺在地上痛苦地喘气。

骆宏刚大惊,哥哥一定是出了什么事,

肯定不是遇到狼群等野兽,因为牧羊犬没有外伤,

唯一的解释就是牧羊犬被人打伤了,野兽是不会内家功夫的。

失去的羊估计是跑散了,草原那么大,

羊群跑没了,想再找回来,那就很难了。

最让骆宏刚揪心的是,哥哥没有回来,要是以前,他都不是太担心,可是最近半年来,

骆氏宗族接连失踪了七个族人,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族人之前曾聚到骆宏兵家,商量对策,

商定一方面报官,另一方面族人约定联合出门寻找,

可是连续找了一个月,什么线索都没有。

官府更可恶,不仅敷衍塞责,还冷言热语讽刺:

“你们骆氏很勇猛,谁能把他们怎么样,肯定私下跑出去玩了”

这段时间,恐慌气氛在骆氏族人中悄悄蔓延,

骆宏兵无奈,只能要求族人注意安全,

尽量不要出远门,可是牧民要放牧,怎可能守在家里

现在哥哥没有回来,骆宏刚当然着急,生怕和失踪的族人一样,再找不见。

他叮嘱雪莲一人在家注意安全,拿着自己的兵器伏魔杖,

骑马出门寻找,此时是傍晚,仍然能看见,

纵马奔到大哥经常放牧的地方,一个人影都没有。

骆宏刚下马寻找痕迹,类似马蹄印、羊蹄印一类,果然看到几片特殊的马蹄印,

他家的马掌和别人家不同,顺着零星的马蹄印走了不到一里地,前面突然出现一条黑影。

那人高鼻深目,站在前方,一动不动,

面色僵硬,感觉他整个人阴沉沉的,犹如幽灵一般。

骆宏刚看着他,直觉这个人可能与哥哥失踪有关,

出声询问,“你是谁我哥哥是被你掳走了吗”

那个幽灵语气冰冷,声音尖锐,

“是的,他的身体很强壮,我想看看击毙他,需要我几成功力”

骆宏刚悲愤交加,“你这个畜生,还我哥哥命来”

说完话,纵身一跃,一棍砸过去,高鼻深目身子一闪,鬼魅般躲过。

骆宏刚学过一套伏魔杖法,比一般牧民功夫要好得多,

全力施展杖法,可是一套杖法使完,都没有沾到他的衣角。

骆宏刚性格刚强,此时知道不是他对手,仍死战不退,

其实也退不走,只要高鼻深目想伤他,也跑不掉,

突然,高鼻深目不再躲闪,见伏魔杖砸下,

左手一伸抓住,右手轻轻拍在骆宏刚胸口,

骆宏刚感到痛彻心扉,松开伏魔杖,一屁股坐在地上,

高鼻深目冷笑一声,转身而去。

骆宏刚直到天亮才能站起来,艰难地上马,伏在马背上,任由马驮着他回到家。

到家后,当天晚上,他就感到浑身痛疼,特别怕冷,在家里硬扛了三天,

实在受不了,脱掉衣服准备洗个热水澡。

震惊地看到被高鼻深目掌击的地方,一块乌黑的印记,形状就像一块小石头。

洗完澡,当时感觉稍好一点,

可是一个时辰后,又开始疼痛,他忍痛去城里抓药。

吃了几天药后,痛疼稍缓解,

他以为没有事了,再看身上的石头印记,却更加清晰了。

三天后,骆宏刚再次感到痛疼,又去抓药,

吃了几天药,痛疼缓解,可是两天后,又感到痛疼,

而且比之前更厉害了,呼吸也觉得不畅。

他怀疑自己可能用错药了,直接去城里医馆抓药,

情况和之前差不多,就这样,骆宏刚为了看病,花费了家里所有钱。

几天前,他痛苦地躺在床上,雪莲在照顾他。

骆宏刚此时觉得自己的伤不能再好了,可是雪莲怎么办家里的钱已经被他治病花光了。

只有剩下不多的羊群了,他不准备在再治病了,总要给雪莲留一点口粮,

雪莲年龄虽小,却很懂事,坚持要把羊卖了给二叔治病。

两人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好分头先睡觉,说明天再讲。

巴桑早就听孙二牛说过,草原牧民们虽然养了很多牛羊,但并不是天天吃肉。

牛羊对于牧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财产,是要用来卖钱换取生活必须品的,当然舍不得天天吃。

他们放牧需要耗费大体力的,很多时候吃的是干肉,

也就是肉类做成咸肉风干,装在一个小袋子里备用。

日常饮食中,最主要的食物还是粮食,

他们会将面食做成饼,这样便于携带,而且可以长久不坏,吃下去可以非常耐饥饿;

也有牧民把大米做成炒米,可以干吃,

也可以泡到酸奶或者奶茶中吃,有营养味道也好。

俗话说屋漏偏遭连夜雨,

次日下午,度支员外郎杨慕天来了,要求骆宏刚缴这一期的例银。

昌兴国有一个部门叫度支司,主官称为度支郎中,

专门负责收缴赋税,度支司具体经办的属官叫度支员外郎,勉强算是一个七品官。

每个员外郎负责一个片区,朝廷靠这些人搂钱,给予他们很大权力,

他们对于不缴纳赋税的个人可以强行收取,有反抗者直接拘捕。

由于牧民们行踪不定,昌兴国对他们没有完善的税收制度,

牧民一般分别属于各个不同部落,所以度支司就找部落首领要钱,

然后再由部落首领分别向其他各家各户牧民收取。

时间一长,有的部落首领就和度支员外郎串通,

在朝廷规定的赋税基础上又加了两成,然后他们私分。

昌兴国赋税本就很重,这么一来,老百姓的负担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