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贰臣 第165章 撤军回洛阳

前线哨马飞报公孙渊。

说司马懿提兵而来,并夺得了邺城虎豹骑的统领,提兵十万来战。

公孙渊还是慌的:“司马懿领兵来战,该如何是好”这公孙渊怎能想到面对那么多围攻的曹叡居然还能把司马懿调过来。

“司马懿,那可是司马懿啊!”部下无一人敢提建议,毕竟这情况没见过。

一上来就是司马老贼,地狱副本。

“为何众卿不言语”

那袁姓男子出列:“依我看,主公有五胜!司马懿有五败。”

公孙渊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袁兄快请说来!”

袁姓男子起身拱手行礼。

“司马懿奔袭而来,军马劳顿,我军镇守故土,此乃军胜!”

“司马懿大举入侵,我军被动防守,此乃士气之胜。”

“司马懿生性多疑,大魏皇帝对他又常年怀疑,我辽东内外一心,此乃君王之胜。”

“曹魏内忧外患,东西蜀诸葛亮,南有江东陆逊,而我辽东边患稳定,此乃天之胜也。”

袁姓男子气宇轩昂:“最后一胜,乃我军心刚昂,百姓无不支持陛下!就待陛下拿下邺城登基称帝!此乃民心归一!天下归辽东,归陛下也!”

好家伙这几个吹嘘一下去,公孙渊一下子就像打了鸡血:“袁兄此言,让我醍醐灌顶!”

袁姓男子点点头:“陛下,天下归我辽东也。”

“陛下还惧司马懿否”袁姓男子问:“我辽东惧怕司马懿否!”

公孙渊大笑:“不惧!不惧,那是相当不惧!”

袁姓男子出谋划策:“不出十日,司马懿必退,我军镇守关隘则可。”

经典进攻战变成防守战。

于是公孙渊令卑衍,杨祚分八万兵屯于辽隧,围堑二十余里,环绕鹿角,甚是严密。

胡遵令人报知司马懿。

司马懿笑:“贼不与我战,欲老我兵耳。我料贼众大半在此,其巢穴空虚,不若弃却此处,径奔襄平;贼必往救,却于中途击之,必获全功。”于是勒兵从小路向襄平进发。

要说司马懿还是聪明,知道要速战,否则若是孔明来兵伐长安,那就完蛋了。

却说卑衍与杨祚在大营商议:“若魏兵来攻,休与交战。彼千里而来,粮草不继,难以持久,粮尽必退;待他退时,然后出奇兵击之,司马懿可擒也。”

“不错,司马懿虽然老成,但内忧外患,司马懿如何能胜”

二人正商议间,忽报:“魏兵往南去了。”

卑衍大惊曰:“彼知吾襄平军少,去袭老营也。若襄平有失,我等守此处无益矣。”

“速速调兵回防!”

遂拔寨随后而起。早有探马飞报司马懿。

两个小伙子怎么玩儿得过人司马懿

司马懿听闻这信息后大喜过望:“中吾计矣!”

乃令夏侯霸、夏侯威,各引一军伏于辽水之滨:“如辽兵到,两下齐出。”

夏侯霸和夏侯威乃是夏侯渊之子:“夏侯渊有四子:长名霸,字仲权;次名威,字季权;三名惠,字稚权;四名和,字义权。夏侯霸、夏侯威二人,弓马熟娴;夏侯惠、夏侯和二人,谙知韬略:此四人常欲为父报仇。

虽然曹叡举例子说夏侯懋之事,奈何司马懿死保这四人,毕竟这是拉拢夏侯家族的办法,总不能真让夏侯林这个毛头小子压自己一头吧

本来曹叡也是不敢这样的,奈何确实没有支援了,那就只能如此了。

于是夏侯霸、夏侯威为左右先锋,夏侯惠;夏侯和为行军司马,共赞军机。

这才能跟司马懿一起入兵打仗,先试试手,于是乎就选择了这北方的公孙渊。

二人受计而往。早望见卑衍、杨祚引兵前来。一声响,两边鼓噪摇旗:左有夏侯霸、右有夏侯威,一齐杀出。卑、杨二人,无心恋战,夺路而走;奔至首山,正逢公孙渊兵到,合兵一处,回马再与魏兵交战。

公孙渊问:“为何撤兵”公孙渊是受到了袁姓男子的指示让其支援前线,因司马懿定有计策。

卑衍答:“司马懿要袭我老营襄平城,我军速速回援,以防主公有失!”

公孙渊赞叹:“袁兄料事如神,击退司马懿也是迟早。”

袁姓男子早就料到了司马懿要来这一手,让公孙渊带兵阻拦,两军汇合击败司马懿。

“好,将军前去击退贼将!”卑衍答应:“放心主公!凭我手中兵刃,定能诛杀贼将。”

公孙渊则整理军队,若是军队乱糟糟可打不了仗。

卑衍出马大骂:“贼将休使诡计!汝敢出战否”

夏侯霸纵马挥刀来迎:“奉大魏大皇帝命,来讨伐逆贼!受死!”

战不数合,被夏侯霸一刀斩卑衍于马下,辽兵大乱。

公孙渊甚至都没反应过来:“啊!”

“快撤!快撤!”公孙渊连忙撤走:“不可与魏兵交锋!”那哪能想到身为大将,一两个回合被砍了。

夏侯霸驱兵掩杀:“擒杀公孙渊!赏金百斤。”

魏兵如同打了鸡血一般,一方面是主帅杀敌,另一方面,那可是百斤黄金,运气好真杀了这辈子就够了。

公孙渊引败兵奔入襄平城去,闭门坚守不出。魏兵四面围合。

公孙渊连连踱步。

“袁兄虽然料到,但是魏兵实在骁勇,我辽兵马不敌也!”

袁姓男子觉得无所谓:“大雨倾盆,如此天气魏兵进兵困难,只需抗住便可。”

袁姓男子很自信:“不出时日,司马懿必退!”

时值秋雨连绵,七日不止,平地水深三尺,运粮船自辽河口直至襄平城下。魏兵皆在水中,行坐不安。

连日下雨对士气的影响毋庸置疑,三军唉声载道,都在说司马懿指挥无能,除了虎豹骑,依然是严阵以待,一点怨言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