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 第1161章 潜心方术,偏听偏信

世事短如春梦,万般原来有命。

待高力士循着那枚玉环的线索,从蜀州追至洛阳,再追回长安,杨玉环大婚已毕,成了寿王妃。

高力士捶胸顿足,悔不当初,只恨天意弄人。

怪只怪,他在蜀州寻到佩戴玉环的女子之时,一时兴奋,尚未查证就着急忙慌的呈报了圣上。

结果再三查证之下,他才知道那枚玉环竟是赃物,已经在市坊间辗转多人……

一番追查下来,高力士才知道这玉环最初的主人,乃是前蜀州司户杨玄琰之女杨玉环。

听到杨玉环的名字,再听到杨夫人受孕生育的传闻,高力士心中就有了答案。他愈发确定,杨玉环就是他要找的人。

于是,高力士携着那枚玉环,马不停蹄的赶去洛阳杨玄璬家,可惜还是来晚了一步。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给皇帝寻的人竟然成了寿王妃……

一切都晚了。

高力士不敢和旁人透露半个字,只能失魂落魄的赶回长安。

他知道,皇帝此时一定望眼欲穿——该如何复命,向来睿智自信的高力士,第一次大脑一片空白……

他想不明白,如果玉环真是牡丹转世,为什么会答应嫁给寿王,莫非她已经完全不记得前世了

即便玉环已经忘记前世,武惠妃应该能认得出来吧,如果她认出了,不会傻到同意这桩婚事吧……

想到这里,高力士决定先不回宫,而是去寿王府探探究竟。

于是,借着给寿王贺喜的由头,高力士见到了寿王妃杨玉环。

果然,乍看之下,眼前的杨玉环和之前的武牡丹截然不同。

虽说两人都是倾城之貌,绝色佳人,但一个清瘦,一个丰满,一个珑聪慧,一个娇憨可人……

不过,细细端详之下,杨玉环的眉眼神韵之间,还是有种莫名的熟悉。

显然,杨玉环是不认得高力士的,还说这是自己第一次来到长安。

望着眼前巧笑嫣然的寿王妃,高力士的眼前浮现出牡丹姐姐的音容笑貌,一时间,五味杂陈,心乱如麻,他不敢多留,匆匆告辞……

回了皇宫,高力士在大殿之外徘徊良久,还是决定隐瞒实情。

反正这么多年都过去了,既然已经物是人非,既然已经前缘尽消,何苦去打扰牡丹姐姐这一世的安宁……

于是,高力士冒着被皇帝砍头的风险,只说自己办事不力,他那日寻到的女子并非玉环主人,而是从市坊间购来的赃物,因为时日久远,已经无从查找原主。

果然,李隆基大失所望,当即暴跳如雷。

他不愿相信高力士所言,执意要亲自前往蜀州查证。

高力士赶紧拦下,只说他已经交代各州署衙门全力清查,相信不日就有结果。而一旦皇帝御驾亲临,只会让事态更加复杂,反而不好查证……

在高力士的一再劝阻下,李隆基这才暂时冷静下来。

同时他命让高力士再去蜀州查办,务必将人和玉环一并带回,如果寻不到,就不要回来……

高力士无奈,只得再去蜀州。

自高力士走后,李隆基愈发沉迷道术,逐渐失却了往日的锐气。

他整日躲在殿内研习道教方术,俨然以道士皇帝自居,甚至在大同殿立真仙之像,每夜焚香顶礼,拜渴祈祷,只为了早日找到投胎转世的牡丹……

——

时日一久,潜心方术的李隆基变得孤独多疑,常常陷入回忆,后宫和皇子很难见他一面,这给构陷者留下了足够的筹划空间。

这一日,对太子之位觊觎已久的武惠妃又出手了……

她先是派人去召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兄弟入宫,只说宫内忽然闯入不速之客,皇帝的安危受到威胁。

与此同时,武惠妃又告诉皇帝,太子要造反,已经和两个弟弟杀入内宫了……

李隆基闻言大惊,赶忙派人抵御,双方人马殿前相遇,全副武装的三兄弟被当场擒拿。

看着披甲执锐的太子,看着太子身后的兵马,李隆基的眼神里闪过深深的恐惧和失望,多年前那些喋血政变的情形涌现眼前……

他以为自己已经对太子足够宽容,没想到太子终究还是辜负了自己。

原来在这之前,李隆基已经对太子网开一面了。

就在几个月前,有人密报,太子向颍王索要两千副铠甲。

要知道,铠甲是重要的军事物资,历朝历代都不允许官民私藏铠甲。

根据唐律,私藏一副铠甲就是流放之罪,私藏三副铠甲就是死罪。高宗时期的太子李贤就是因为在东宫私藏了几百副铠甲,便以造反的罪名被废黜。

而太子索要两千副铠甲,究竟意欲何为,着实让人心惊……

李隆基当时就颇为震怒,动了废黜太子的心思,幸好丞相张九龄力保太子,李隆基才按捺住了内心的怀疑和恐慌,饶了他一次。

但铠甲一事就像一根刺,深埋在皇帝的内心里……

今时今日,亲眼看到太子披甲执锐闯入内宫,李隆基再也无法压制自己的疑心和怒火。

此时,宰相张九龄也已被贬黜,再也无人替太子求情了……

就这样,在武落蘅的挑拨离间下,太子百口莫辩,皇帝雷霆暴怒,当即下令将太子、鄂王、光王三人贬为庶人,关入大牢。

废黜的皇后通常没有好结果,倒台的太子也一样。

被关进大牢后不久,已经成为庶人的太子三人就不明不白地死去了……

一个莫须有的谋反之罪,三位皇子命丧黄泉——此事引得朝野震动,百官议论纷纷……

而冷静下来的李隆基也十分后悔,他想到了当年李重俊谋反的情形……

显而易见,太子被废,最大的得益者就是武落蘅母子。

看来是他这个皇帝中了后宫的算计。

仔细回想,或许是自己的多疑,太子的不安,加上武惠妃的推波助澜,才造成了这人伦悲剧……

可人死不能复生,帝王又怎能承认自己的错误

他甚至不能处罚武惠妃,因为那等于亲自承认自己的偏听偏信。

懊悔不已的李隆基只能强忍心痛,从此疏离武惠妃和寿王,谁也不得再提立储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