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 第745章 单刀直入,攻心为上

李显之所以急着召见三郎,是想知道此番送亲的情形。年幼的金城公主是否安好,那吐蕃王室是否以礼相待……

毕竟奴奴从小养在宫中,他对她还是很有些慈父之情的。

而且,母亲当年想要促成的和亲大事,如今在他手里实现了, 在李显看来,这也算是自己登基以来为数不多的建树了。

所以,眼下李显也顾不得谋反一案,先问了吐蕃的情况再说。

李三郎进入大殿,叩拜之后,呈上了奴奴的亲笔书信。

因为当时奴奴并不知道宫中太子兵变的事情,所以信中并无它意,除了叙述这一路的颠簸劳苦,大都是一些感念皇恩之词,顺便还好好地夸了临淄王一番,希望皇帝能给予恩赏。

李显看了信件,洒了几滴慈父的泪,然后心中就犯起了难。

唐蕃和亲顺利,临淄王千里送亲归来,怎么说也算有功之臣,眼下该如何提及谋反一事呢

就在李显犯难之际,李三郎倒是主动开口了。

“陛下,三郎此行远去西域,九死一生,侥幸不辱使命,本以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想到一进京城,差点被宗楚客捉拿下狱。三郎尚有公务在身,这才得见陛下一面。不知三郎离京半年,可是犯了什么罪”

李三郎反客为主,主动问起,倒让李显有些被动了。

“三郎,逆子重俊起兵一事,你没听说吗”

“此事非同小可,三郎这一路有所耳闻。只是不知此事和三郎何干”

看三郎单刀直入,不绕弯子,李显也就直言以告了。

“逆子兵败之后,清查同党,有人在东宫找到这些信件,正是你和他私下勾结,图谋不轨的证据。”

李显说着,示意身边太监将信件递给三郎。

没想到,李三郎的反应和两位大臣一样,也不去看那信件,只是长叹一声。

“怎么,三郎,你不看看”

“不用看,因为三郎从未写过这样的信。”

“可这字迹确实和你的字迹有几分相似……”

“陛下, 三郎不知何人想要陷害于我,只是这手段也太拙劣了些。我若真和太子勾结,又怎会人如此蠢笨,留下如此明目张胆的罪证这分明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

三郎冷笑一声,继续朗声说道。

“陛下可否记得,三郎年前去蜀中巡查,一去半年之久,直到年底才回到长安,然后就是今年春日,前去吐蕃送亲。这两年来,我在京城的时日屈指可数,又如何筹划兵变一事”

李显被李三郎这番话说的有些动摇了,这么一算,三郎确实没有什么兵变的机会。

就在李显有所动摇之际,李三郎继续攻心为上。

“想必陛下还不知道,此番三郎在吐蕃也是九死一生。那吐蕃朝臣因听闻当年赞普遇刺一事乃是我朝将士所为,意欲报仇雪恨,三郎被他们绑了一天一夜,差点被冻死在雪山之上……”

“啊竟有此事”

李显闻言,大吃一惊,转而勃然大怒。

“大胆吐蕃,所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你乃送亲使臣,堂堂郡王,他们怎敢对你下手”

一看时机到了,李三郎这才话锋一转。

“陛下切勿动怒,伤了龙体。他们敢对三郎动手,无非是因为但朗远在异国,孤苦无依。不过三郎此番得以平安归来,还得益于我们大唐国力强盛,君王贤明,那吐蕃太后才不计前嫌,放了三郎。”

李三郎说着,眼中含泪,跪倒在地。

“陛下,三郎此番侥幸死里逃生,愈发思念长安,一心只想尽快归京。因为这里有皇伯伯的庇佑,有我们李唐皇族的相望相守。可不知何时,这长安城竟也已经物是人非……”

此时的李三郎颇为动情,眼中已经蓄满了泪水,他对李显的称呼也随之改变。

“皇伯伯,今日之情景,让三郎想起了幼年之时的不堪过往。那时候李家宗室几被屠戮殆尽,七零八落,皇伯伯一家远去房龄,而我的母妃也不知所踪……”

“可这些还远远不够。记得当年,来俊臣抬着诸多刑具闯入东宫,诬陷父亲谋反,酷刑之下,那些宫人招架不住,都被屈打成招,眼看父亲就要被定下谋反之罪,是乐工安金藏剖心明志,这才使得我们父子几人躲过一劫。”

三郎说着,抬眼看着皇帝李显。

“皇伯伯,如今同样的情景再次出现,三郎和父亲再度被诬谋反。虽然来俊臣早被处死,但想必不乏酷吏之徒,只是再也没有一个安金藏来剖心明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