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 第422章 采阴补阳,宫闱秘事

如今她在道观,宫中的人事离她越来越远,只要林远、三郎和落蘅他们平安无事,大多时候她都是置之事外。

所谓天下之时,天下之势也。

对武则天那样的千古女帝,她的后宫生活,哪里容得自己来置喙。

至于五郎、六郎,牡丹也见过,这二人确实是才貌双全的美男子,女帝宠幸他们,和历来帝王宠幸后妃,也没什么区别……

此时再想到尚在和突厥苦战的林远,牡丹心中莫名欣慰。

幸好他如今出征在外,否则以林远的才貌,或许也难逃被吸纳进控鹤府的命运。

毕竟当年的六郎,尚是公主府里的常客,与太平公主关系亲密,牡丹还见过几面,如今已经到了龙榻之侧,还是兄弟二人共侍君主。

在这个女主当权的时代,对于美男,还真没有什么是不可发生的……

只是想到郭元振,那样一个英雄才俊,良将之才,如今也混迹于控鹤监,牡丹心中隐隐为他惋惜……

——

转眼,冬去春来,冰雪消融,久未露面的郭元振再次来到了玉清观。

原来,北征军那边传来捷报。

自从林远率领赞婆、莽布支等人支援北征,两军形势慢慢发生了逆转。

赞婆等人本就骁勇善战,如今又急于立功表现,很快就扭转了战局。

武周大军开始反败为胜,逐步收复失地,打的突厥节节败退……

“郭将军,这么说,林远很快就就能回来了”

“怕是没有那么容易。此番陛下命他们追讨淮阳郡王武延秀,在这之前,双方定然不会停战……”

“哦,看来又是一场拉锯战。”牡丹叹了口气。

“是啊,那突厥一向言而无信,诡计多端,如今好容易有了武延秀这个筹码,又怎么会轻易放弃。”

“突厥和吐蕃一样,这些年来此消彼长,你来我往的较量,从来也没个消停的时候,看来离林远归来的日子,还有很长……”

“其实归来又有何用倒还不如驻守西疆,守护一方百姓。”

说到这里,郭元振叹了一口气,

详谈之下,牡丹这才知道,郭元振早有离开之意。

随着吐蕃退兵,和亲暂缓,郭元振也终于清闲了一段时日,只是控鹤府的日子实在不是郭元振所愿。

其实控鹤府中也并非人人都是女帝面首,不过身在其中,难免受人非议。

他虽说也有些文采,却并不愿舞文弄墨,更不爱阿谀奉承,所以趁着凉州军事调动,郭元振主动请愿驻守边关,出任凉州都督。

牡丹闻言,十分欣慰,这才是大丈夫所为。

“郭将军文武兼备,上马能带兵,下马能安民,即是良将,也是能吏。此番一去,定然大有一番作为……”

武牡丹的赞赏和支持,让郭元振心头一热。

这些年,他数次来往西域,和裴家兄妹早已成为知己好友,也只有他们能理解他的一腔热血。

四年前的那个冬天,他押送武牡丹流放西域,若不是得到裴伷先指点,不会想到离间之计,更不会有今日的出人头地。

可惜,也是因为离间计,把丹阳郡主牵扯了进来,如今和亲一事进退不得,白白耽误了郡主的青春年华。

那赤都松赞如此争强好胜,崇兵尚武,就算牡丹嫁过去,唐蕃两国之间怕是也难得安生,终究算不得一桩好姻缘。

如今想来,当初如果直接拒绝钦陵之子的求亲,直接开战,或许就没有和亲一事了,也不至于让她守着大好年华,在这道观蹉跎度日。

对此,郭元振心中始终有些愧疚,却也不好说出口。

他只能去驻守西疆,为国戍边,以待国富民强,在和吐蕃的谈判中,为郡主争取一些主动权。

“郭某今日辞行,郡主善自珍重,日后吐蕃那边我会尽力周旋,和亲之事一有消息就会派人传回。”

“生死有命,诸事随缘,将军不必为牡丹忧心,一切以大局为重。我如今在道观修道学医,倒也逍遥自在。”

牡丹明白郭元振的心思,笑着宽慰着。

就在郭元振要辞别之时,她忽然想到了什么,赶紧叫住了他。

“郭将军留步,此行可否帮牡丹捎带一物”

“郡主请讲。”

“我这里有几幅药方,还有配置好的丸药,还请郭将军带去裴府,请兄长交给碎叶镇的月娘……”

“月娘可是锦绣布庄的李客一家”

“正是,郭将军也识得他们”

“有过一面之缘。”

“这药方分为三幅,用量和服用皆有讲究,原本是要当面交代的,只是我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去,只能烦请郭将军代劳了。”

“郡主放心,郭某虽不通医理,传个话还是没问题的。”

郭元振十分乐意效劳。

牡丹拿着药方,一一和郭元振解释清楚。

毕竟是妇科用药,有些病症的说辞让郭元振都有些不好意思,不过牡丹到是落落大方,毫无扭捏之态,这更让郭元振暗暗称奇,心生敬佩。

一个年轻轻轻的女子,竟有着如此古道热肠,身在洛阳,前途困顿,还记挂着远在西域的朋友,这丹阳郡主真的是不一般的女子,就此嫁入吐蕃实在是太可惜了……

记下了药方,收好了药丸,郭元振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郡主在洛阳孤身一人,难免形只影单,如若你想回西域,待魏王周年之后,我就向陛下奏请,让你们兄妹团圆。”

“此心安处是吾乡。牡丹还是那句话,一切以大局为重。珍重!”

“珍重!”

晚风徐来,群山隐隐,郭元振驱马远去,消失在薄薄的夜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