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晋乱 第31章 司马师独揽军败之责,吴蜀两国联手讨伐曹魏。

以王基、州泰、邓艾、石苞等贤臣署理地方州郡事务,好生治理大魏。

以卢毓、李丰等人专门负责选拔官员,充实朝堂人才。

以傅嘏和虞松负责出谋划策,发奋图强。

以钟会、夏侯玄、王肃、陈本、孟康、赵酆、张缉等人参与朝政,强盛社稷。

如此一番,虽东兴惨败而致几万大魏兵士命丧东兴,然却是一时间上下一心,四海倾注,朝野顿时一片肃然。

东兴之战对曹魏司马师来讲,确是惨败,然对于对东吴来说,自然却是大捷。

东兴之后,诸葛恪被进爵阳都侯,加拜荆州扬州牧、都督中外诸军事,另赏黄金一百斤,马二百匹,缯布各万匹。

丁奉老将军自然受封奖赏金银也不在话下。

诸葛恪一时间权倾朝野而至鼎峰!

既然诸葛恪权倾朝野,在诸葛恪看来,此时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吾做为首辅大臣,唯有建功,方服的群臣。想孙弘已是被诛杀,若果再取了魏国,其他辅佐大臣还有何话说哪个不得臣服于我”

东兴大捷一时间给足了诸葛恪骄傲的资本及勇气:“原来曹魏自无有司马懿以来,司马师兄弟乃小儿,不过如此。东兴区区数千人就能杀得司马师十二万大军人仰马翻,丢盔弃甲,血流成河。倘若我出动数十万大军那岂不是就此灭了曹魏若果做得开疆拓土之功,我诸葛恪在东吴岂不名垂青史,功勋第一”

诸葛恪一时间按耐不住伐魏之心。

诸葛恪在府中盘算的颇为得意。

既然如此,一刻也不耽误,即刻上书少帝孙亮,欲要出兵伐魏。

东吴群臣听说诸葛恪欲举兵伐魏,皆都出列反驳:“先帝在世之时,大力涂塘,乃是集国之力而断魏军伐吴之路。今涂塘已成,且又修筑大堤,建得两城,虽是城小然却坚固,东兴之捷已然验证,此时,宜休养生息,固国安民的好。”

“如果此时兴兵伐魏,则是有违先帝之意!”

“不可出兵!”

群臣的反驳之声,一时让朝堂之上的诸葛恪不由顿生火气:“皆都如此的鼠目寸光!”

说话之时,却是整整朝服,站于大殿之上大声反驳:“汝等胆小之辈,可知汉高祖刘邦吗可知荆州刘表吗”

诸葛恪大声质问。

“汉高祖刘邦占据汉中险要之地,本可安享荣华富贵,然,汉高祖刘邦岂能如同诸位般短浅见识,汉高祖不仅仅不安享荣华富贵,却是冒险出关攻打项羽而成霸业!当年荆州刘表却因如同汝等般见识,不虑十年之后之事而丢失荆州,致使子孙飘零。如此,只顾眼前之利而不虑国之长远,岂能久乎”

一番引经据典的反驳诸位大臣。

然,诸葛恪反驳之声,却未吓倒中散大夫蒋延:“太傅所言虽是不错,可太傅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汉高祖刘邦出关攻打项羽,乃是天时地利人和,而如今曹魏虽是司马懿亡故,然,魏国四方守将却是个个骁勇善战,不仅仅骁勇善战,更是紧紧依附于司马氏,可谓上下一心。如此曹魏,岂能是一日之间吞并的”

据理力争。

然,蒋廷的话,却是瞬间激怒本就火气顿生的诸葛恪:“来人!”

不等蒋廷再说,诸葛恪却是大声呼喊禁军。

首辅大臣发话,大殿之外的禁军听了,如何敢不动

呼啦啦冲上大殿。

“把如此无理的中散大夫拉出大殿杖击三十!”

只一句话,只见禁军抬起手臂,一边一个,直直的把蒋廷架将起来。

“不可,不可兴兵!”

蒋廷在禁军左右架着出殿之时,却是大声回头呼喊。

又有何用

不多时,便就被架出殿外,无论再如何高喊,却是进不来大殿了。

此时,只听殿外“啪啪”军杖击打之声。

击打之后,便就是蒋廷鬼哭狼嚎般的痛叫。

“再有如此无理者,必斩!”

诸葛恪看着蒋廷被架出殿外,便就朝堂之上放出狠话。

蒋廷的惨叫声声传来,震耳欲聋,如此,哪个还再敢反驳…

蒋廷捡得一命,被三十军杖一顿痛击,也只得安静下来,只在殿外如同死了般趴着一动不动。

丹杨太守聂友仗着和诸葛恪私交甚好,本也想阻止诸葛恪,但见如此情景,也只得摸摸头颅作罢。

少帝孙亮早在御座之上被蒋廷的惨叫之声惊出来一身冷汗:“就依太傅之意,即刻出兵伐魏。”

尘埃落定!

公元253年3月,诸葛恪调集东吴各州郡兵马二十万大军征讨曹魏。

诸葛恪调集齐整二十万兵马,即刻于中军帐中议事:“诸位将军,恪起二十万大军伐魏,正是诸位将军建功立业之时,若果此战取得功德,皆都加官进爵、封妻荫子,诸位将军皆当尽力才是!”

“喏。”

中军帐中,诸位将军皆都异口同声、摩拳擦掌。

“此次出军,几近我东吴全部家当,既然如此,必当建功。我意,当直取合肥新城。合肥新城,一向被魏军视为江淮总隘,若果我军先取得此城,则可拒守此城而为根基,进而兵指洛阳。即便一时取不得,则也可以此城为诱饵,诱魏军前来救援,待魏军前来救援之时,提前设好埋伏,歼灭来救魏军。可谓一举两得。”

老将军丁奉求功心切,赶紧献计。

“老将军之计,确为好计,以我看,倒不如先取淮南则更为妥当。”

朱异则是有不同意见。

诸葛恪听完两位将军之计,稍作沉思:“丁老将军取新城之计甚合我意,应当依老将军之意,先取合肥新城。然,恪仍觉不足,依恪之意,先行取合肥新城之时,恪发书于蜀国姜维,让姜维起兵攻打关中,如此,吴蜀两面夹击魏国,魏国必分兵救之,如此,则大事可成。”

诸葛恪说完,诸位将军皆言好计。

一时议定,诸葛恪即刻伏案修书姜维:“今恪起二十万大军取合肥新城伐魏,如此时机,姜大将军如何不趁此建功依恪之意,姜大将军应兴兵北伐中原,以终诸葛丞相遗志。待取得曹魏之时,恪愿于姜大将军平分中原。”

修完,即刻命快马使者送去汉中。

汉中姜维接到诸葛恪伐魏之议,看完不觉大喜:“此正合我意!”

遥想夏侯霸投蜀之时,姜维北伐中原,三伐三败,然姜维仔细思来,其中一面皆因大将军费祎不意北伐而擎肘,而如今,让姜维喜忧参半的是,大将军费祎已是命殒了。

几月之前,公元253年正月初一,蜀汉举行年初大朝会之时,曹魏降将郭修因与费祎有隙,趁费祎正喝的酩酊大醉时用偷偷藏在马靴内的一柄短刀刺进费祎胸口,几天后费祎伤重去世。

姜维喜的是,从此蜀汉再无掣肘,忧的是,大将军费祎乃是蜀汉栋梁,费祎之死,对于蜀汉乃是巨损。

而如今,姜维接到诸葛恪所修之书,一忧费祎之死,二喜又可北伐中原,以终诸葛丞相遗志。

故,姜维喜忧参半。

然,如此好的北伐中原时机,姜维如何能错过

姜维即刻与车骑将军诸葛霸商议起兵之策。“如此时刻,蜀吴两国同时攻击魏国,而吴军势大,魏军必大部向东,故,只需率军五万,出石营北上,直指曹魏狄道,奔袭洛阳便可功成名就。”

姜维信心满满,大议伐魏之策。

“善!”

夏侯霸细思,颇觉为好计。

即刻起兵五万,兵指曹魏狄道。

一时间,东有诸葛恪二十万大军直取合肥新城,西有姜维五万兵马兵指狄道,曹魏东西两线同燃战火,让刚刚两个月前新败的司马师有些措手不及。

东西两线同时被蜀吴两国侵犯军情传入洛阳,洛阳城内一片哗然,惊慌之声不绝于耳。

司马师虽也是措手不及,然,司马师却是深得司马懿真传,并不惊慌失措,即刻议御敌之策。

两场战火,陡然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