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 第65章 杀人诛心,叶瑾才是真正的狠人呐

厢兵、乡兵是地方部队, 一般由当地人或者被流放的犯人组成。

蕃兵就是少数民族部队,也是朝廷花大价钱招募而来的。

但是两宋为了防止武将专权,所以统帅都由文官担任。这就是两宋外战外行,但是依然政局稳定的原因。

到了蒙元时期。

因为蒙元本身就是一个奴隶制民族。

虽然入主中原之后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王朝,但是制定的国策和制度方面依然十分粗鄙。

前期采用部落征召制度,全国男子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全部当兵,下马牧畜,上马攻战。

说白了,就是一个超级强大的强盗集团。

朝廷也不给士卒发饷,但是每攻下一个城池都会让士卒大肆劫掠。

但是到了中后期之后,蒙元政权创造性的发明了屯戍制度,也就是明朝的军户制度的前身。

被划为出军当役的人户称军户,父子相继,世代相袭,不准脱籍。

这种制度的缺点颇多,就不逐一赘述了。

所以叶瑾将历朝历代的所有军备制度——讲了一遍,徐达越听脸上的惊诧的神色越浓。

他完全想不到,叶瑾居然对历朝历代的军备制度研究得这么透彻。

别说叶瑾今年才20余岁,就连他这个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卒都仅仅知道府兵制和募兵制。

难道这就是百姓说的:秀出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叶瑾说的口干舌燥,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之后,才继续道,“其实小侄对两宋的军备制度倒是挺推崇的。两

宋虽然外战外行,但那是因为被一群文官瞎指挥导致的,若是两宋时期国策不是重文轻武,以两宋的国力,军队的战力

徐达摇头否认道,“你说的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若是两宋不重文轻武的话,藩镇之祸犹在眼前,所以募兵制不 可取。”

“不是募兵制不可取,而是募兵制得讲究方式方法。首先得让士卒知道给他们发饷银的是朝廷,而不是某个军官和 将领,其次是将训练和出征的将领分开,将领也采用轮换制度,定时轮换。”

“若是如此,岂不是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徐达皱着眉头问道。

这是一个大问题。

古代一个将领的威望,也是部队士气的组成部分。

一个威望极高的将领,他率领的部队战斗力都要比别的部队要高许多,

“所以小侄还有第三招。”叶瑾得意洋洋的竖起了三根手指头。

徐达大感兴趣,赶紧问道,“第三招是什么?!”

“火器。”叶瑾不假思索,吐口而出道。

听到叶瑾的这两个字,徐达脸上顿时闪过了一丝失望。

火器虽然是一种新式武器,但是缺点颇多,并不适合大规模列装部队。

所以想依靠火器打败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这不是痴人说梦嘛?!

见徐达脸上浮现一丝失望的表情,叶瑾也没有生气,而是笑着解释道,“徐伯伯,就目前来看,火器虽然缺点颇 多,但是如果经过改良的话,势必会大有作为,所以您给小侄一点时间,等小侄将来小侄将火器完善之后,您再看适不

适合大规模列装军队。”

徐达不想打击他的积极性。

举起酒杯笑着道,“哈哈…那徐伯伯就等着你的好消息。”

“其实对付胡人除了可以采用军事手段,还可以采用经济手段、宗教手段等等。”叶瑾和徐达碰了一杯之后,又开口 说道。

“何为经济手段?!”徐达追问道,“你是说增开互市?!”

他摇头否定道,“若是与蒙古人增开互市,岂不是壮大蒙古人的实力?!不妥,不妥。”

“经济手段不只是增开互市,而是要将蒙古人和我们捆绑在一起,让他们离不开我们,成为我们牲畜和毛皮的供货 商,小侄前些天捣鼓出来一台纺纱机,效率是普通纺纱机的好几倍,而且纺出来的纱线质量极高。若是这种纺纱机大规 模普及开来,那么棉花、羊毛等原材料必然成为紧俏货,小侄说的经济手段就是大肆购买蒙古人瞧不上眼的羊毛用来纺 纱,再输入粮食、食盐、布匹之类的生活物资,蒙古人为了购买这些生活物资,必然会增加绵羊的养殖数量,减少战马 的养殖数量,没有了战马,您觉得蒙古人的威胁能有多大?!”

“至于宗教手段?!简单,蒙古人不是信奉长生天和佛教吗?!何不将两个宗教改良结合起来,加入‘今世苦,修来 世等理念,化解胡人的残暴因子,让胡人心甘情愿接受压迫和统治,让胡人觉得只要今世吃尽了苦头,来世必然大富 大贵。”

“三管齐下,何愁边疆不稳,胡人猖獗?!’

徐达的眼睛越听越亮。

虽然叶瑾的这几个法子依然有很多漏洞,但是依然有极强的操作性。

特别是经济手段,徐达觉得大有可为。

只要将蒙古人纳入华夏经济圈,让这些胡人离不开中原地区的商品,还愁这些胡人造反不成?!

再加上所谓的“宗教手段”。

这可是杀人诛心呐!!!

啧啧。

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狠了吗?!

想出来的法子一个比一个歹毒。

不!

不是现在的年轻人狠,而是自己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够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