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五百四十五章 圣天子(2)

当时文彦博得知后,没少笑话过富弼。

可现在……

文彦博深刻理解了富弼当年的无奈。

儿子不成器,当老父亲的也很无奈啊,只能舍了脸皮。

本以为,文及甫、文贻庆就已经是文家的低洼了。

却不料,文宗道一个人就超越了文及甫、文贻庆。

文彦博感觉,文家将来若是要坏事。

恐怕就会坏在这个蠢儿子手里——文及甫、文贻庆,虽然傻傻的,但起码会躺平,也会交朋友。

文宗道

连躺赢恐怕都很难做到。

再这样下去,怕是十三娘也要被其牵连!

怎么办!

文彦博的一张老脸,都要皱成麻花了。

心中烦恼着文彦博就拄着拐杖,在仆人们的服侍下,走出厢房,来到外间散心,同时也思考着法子。

不得不说,这个御赐的山庄,虽然在规模和大小上,远远不如文彦博在洛阳城外的那个东庄。

然而景观典雅,布局优美,山水寓于其中。

尤其是庄园内开凿的水渠,用着竹木相连,日夜都有着流水哗哗,以及水流滴答之音。

清澈冰凉的河水,浸润着庄园草木。

百花繁盛,树荫成林。

走在其中,让人心神安宁,哪怕是在盛夏时节,也没有丝毫闷热。

反倒是微风一吹,带起丝丝凉意,令人身心俱轻。

这是因为这个山庄的水,是直接从琼林苑所引,而琼林苑的水,则自金水河而来。

金水河,汴京城最干净、清澈甚至有些甘甜的一条河。

因为它是皇家御用的饮水河。

金水河的河水是大宋保护的最好的河水。

其在汴京城内、城外的渠道,都是‘瓷以砻壁、树之芳木’。

开封府的官吏,会定期巡视、修葺、保护。

自然,水源干净、清爽。

哪怕在盛夏,也能如山泉水一样清冽、甘甜。

在汴京城,能喝到金水河的河水的人家,皆是权势之家。

一般的待制大臣,都没有资格!

文彦博漫步其中,却没有多少闲情雅致,观赏这园林景色。

反倒是心中忧患渐起。

这从他不时的看向汴京大内的方向就可以知道。

“大人……”

文彦博在园林里,走了可能有小半个时辰后,他终于听到了让他等候许久的声音。

是他那个在京城里挂着‘合门通事舍人’头衔的儿子文贻庆。

文彦博转身,看向风尘仆仆的文贻庆:“汝不在宫中值守,怎擅自回来了”

“大人!”文贻庆跪下来拜道:“儿奉官家口谕,来请大人入宫。”

文彦博点点头,心中虽然狂喜,但脸上还是保持着镇定自若,对一切一无所知的模样:“官家何事要召老臣”

文贻庆起身避到一旁,面朝皇城方向拱手道:“官家口谕:请太师入宫,有国事相商。”

文彦博面朝皇城大内的福宁殿方向拱手再拜:“既是国事,老臣敢不奉诏”

便让家人,立刻为他准备。

文贻庆却阻止了文彦博立刻回朝的举动,道:“官家叮嘱,如今暑热,太师宜当明日五更回朝。”

“官家还叮嘱,令儿等抬肩舆,更遣来神卫军将校,为太师引路。”

文彦博听着,面露感动,双眼一红:“老臣何幸,竟荷如此厚爱!”

“当为陛下,鞠躬尽瘁!”

说着,他就感慨:“真圣天子也!”

对宰执大臣的尊重,那位官家在细节上,真的做的无可挑剔。

最关键的是——所有人都知道,像天子善待、厚遇元老的事情,都注定写入国史。

所以,这又可以满足老臣们青史留名的心思。

光是这一点,就超越了历代官家——即使仁庙,对大臣也不过是‘赏赐不断、恩宠备至’而已。

但,他可没有这个心思,更没有这个耐心,帮着大臣在青史上留名。

所以,好多人只能靠碰瓷,自己主动刷名声了。

可这样一来,效果就差了许多,还有风险。

哪像现在这样,小官家自己主动的帮着大臣们刷名声。

……

第二天五更时分。

文彦博就准时乘着肩舆,在一队神卫军的将校的护卫下,从自己的避暑山庄出发,踏上回城的路。

文彦博年纪大了,自然难免困倦。

所以乘上肩舆后,他很快就在肩舆上躺着睡着了。

服侍着他的子弟,连忙给他盖上一件毯子,以免晨间的雾水,让他受凉。

等文彦博醒来的时候,他已经看到了景灵宫的殿垣。

此时,太阳也已经升起,晨雾正在散去。

汴京城的街道,开始繁华起来。

但,却很出奇的没有混乱。

相反,行人、牲畜、车辆,各行其道。

行人在左,车辆在中,牲畜在右,各自井然有序的行进着。

文彦博顿时奇了。

他记得他上个月出城前的汴京,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啊。

那时候,天街南北,喧哗不已。

行人、车辆、牲畜,互相争道,一言不合,常常打作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