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五百三十六章 御前演武

爆炸在陶罐们落地前的一刹那发生。

三十个陶罐的爆炸声,远远超过了春雷的轰鸣之声。

所有人都只看到了一阵火光在眼前闪耀,然后耳朵就被震耳欲聋,如同雷霆一样的爆炸声震得嗡嗡作响。

硝烟弥漫开来,整个校场内外,都是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怔怔的看着眼前的一幕。

等到硝烟散去,校场上,原本放置着假人,已经被炸的七零八落。

无数的碎片,满地都是。

还有很多木头,被炸飞到了校场边缘。

在陶罐们爆炸的现场,甚至留下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坑。

良久之后,韩绛颤抖着声音,看着赵煦,深深俯首:“陛下……”

“这是”

他完全不敢相信自己所见到的一切。

甚至,若不是亲眼见到是御龙直投掷出的陶罐所为,他还以为自己所见到的——乃是雷部的天兵天将或者龙虎山的天师道人施展的五雷法。

其他大臣,在这个时候,也都集体看向了赵煦,向他寻求答案。

这太不可思议了!

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

可事实上,大宋的文臣士大夫们,不信神佛的很少很少。

无论是太师文彦博还是江宁的司空王安石,都是信佛的。

真正对神佛,毫无兴趣,完全不信的,反倒是司马光这头犟驴。

赵煦微微昂头,迎着群臣的目光,骄傲的说道:“此乃皇考所遗朕之产也!”

“沈括!”赵煦微笑着,对着已经变得‘矜持’起来的沈括道:“且与诸位爱卿解释一下……”

沈括低着头,来到近前,躬身拜道:“臣领旨!”

于是便将去年入京后,受命研制一种威力大的火器的过程,简单的与在场宰执、大臣们介绍了一番。

当然了,详细技术攻关和细节是不需要讲的。

只要强调他沈括,受天子之命,在先帝的诸多成果基础上,推陈出新,终于研制出这样的军国利器的事情,简略的说一遍就可以了。

反正——也没什么人会关注这种细枝末节的问题。

众人听完沈括的介绍,一个个纷纷面朝永裕陵方向,叩首再拜:“伏唯英文烈武圣孝皇帝神灵庇佑,国朝中兴可期也!”

韩绛、吕公着两位宰相,更是心潮澎湃。

有此利器在手,社稷可安也!

无论北虏,还是西贼,都不再可能危及大宋社稷。

也就是吕公着心中,多少有些隐忧。

“今日之后,神宗皇帝,恐怕将成为大宋祖宗以来,第三位至高无上的先帝,受万世祭祀了!”

宗庙之制,亲尽则祧。

历代,一般只有太祖、太宗能享万世不祧。

可如今,先帝的丰功伟绩,眼看着是越来越多了。

加上当今天子对先帝的推崇和孺慕。

吕公着可以想象的到,将来一定会有大臣开始上书,以先帝功高天下,福泽社稷,神灵有圣等理由,请求将先帝庙列入大宋万世不祧之庙。

当今天子,肯定会从善如流。

一旦如此……

那些先帝的种种政策,就将神圣不可侵犯。

至少大臣是不敢动的了——万世不祧之主,自当有万世不移之功。

如此一来,王安石的地位,也就没有人敢动了——没有人能绕过王安石,单独评价先帝。

先帝和王安石就是捆绑在一起的。

这是不因任何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现实。

当然,例外是有的。

那就是当今天子!

作为先帝亲自教诲,敦敦教导,托付宗庙社稷,也托付遗志、基业的少主。

当今天子只要愿意,他随时可以说:皇考当年如何如何,朕秉皇考之训,如何如何……

谁还能去质疑人家父子之间私下交托、教育的事情

所以……

吕公着抿了抿嘴唇。

“与其将这功劳让与奸臣……”

“不如老夫自得之!”

吕公着当即决定——今天回家以后,就写奏疏。

当然,事情得一步步来。

所以,他几乎是立刻就已经想好了自己的劄子的贴黄内容——乞为神宗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加尊号。

上了尊号,明年先帝忌日,再主动接受一个前去永裕陵祭祀的任务。

回来就上禀种种祥瑞的迹象。

再渲染先帝的种种功劳、功绩,如此他这个宰相带头请求将先帝宗庙列入万世不祧的尊贵行列。

他吕公着凭借这个功劳,就可以简在帝心了。

而其他大臣,基本上也都在这刹那,有了和吕公着差不多的想法。

毕竟,都不傻,政治敏锐性也足够。

也就是苏颂,还在呆呆的看着那爆炸过后的校场,眼神闪烁着,心脏砰砰砰的跳动着。

“火器!”

苏颂呢喃着。

他自知道火器——曾宣靖公(曾公亮)昔年主持编修的《武经总要》之中就记载了多种火器武器。

比如说火蒺藜,比如说毒火球。

他还按图索骥,自己制造过几个玩玩。

但……效果一般。

充其量只能算是个战场上的辅助武器。

却没有想到,这火器居然还能产生这么大的威力,制造出如此恐怖的效果!

“这就是沈存中格物致知格出来的道理”他想着。

沈括的新书《格物论》,在今年已经刊行了。

苏颂也买回来看过,老实说看完以后,苏颂有些不喜欢。

因为沈括的那本书就是个裁缝。

把张载、周敦颐、胡媛、程颢等大儒的思想,这里裁一点,那里抄一点,然后自己缝合一下,加入到格物致知的解释中就算完事了。

很稚嫩,逻辑上也有些问题。

所以,苏颂只看了一遍就丢进火盆烧了。

如今看来,这格物致知,或许真的藏着大道理,只是自己还未参悟。

回头得再买一本,认真的仔细研读一番!

有空的话,再找沈存中探讨一番。

或许就可以得到其中的要诀,参悟其中的道理了。

这样想着苏颂就下定了决心。

今天晚上就去沈括府上,与之秉烛夜谈,请教有关格物致知的道理。

苏颂隐隐约约有种感觉——他若能参透其中的道理,那么,未来青史留名,甚至有可能将这些道理用来造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