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四百七十九章 耶律延禧:孤必报今日之仇

“若是有难度,节度也不必忧烦。”

“宁州观察使说,若是他的话,每年十五万贯也不在话下。”

十万贯罢了。

在萧特斡眼中,只是一笔小钱而已。

也就每年宋辽交子总额的三十分之一,九牛一毛罢了!

而且,在未来,宋辽贸易规模是必然扩大的。

按照现在的趋势,每年五百万贯都打不住。

所以,萧特斡自认为,自己的开价是很合理的。

也给耶律琚留足了空间。

耶律琚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来,可他没有办法。

想着南朝的豪宅,也想着还在等着他回汴京的那个娇滴滴的南朝美人李师师。

耶律琚一咬牙,拍着胸膛道:“怎么会下官能孝敬两位娘娘和公主殿下,这是下官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能怎么着呢

只能继续在南朝人身上想办法了。

价格提高一点,回扣多要一点,重量少算一点。

将这个窟窿想办法补回来了!

萧特斡看着耶律琚乖巧的样子,点点头,道:“吾便知道,节度是个有办法的人!”

耶律琚耷拉着脑袋:“全凭国舅抬举。”

萧特斡扶起耶律琚,对他道:“节度做好准备吧。”

“再过时日,朝廷就会再遣节度出使南朝,为南朝太皇太后圣节庆贺使。”

宋辽自澶渊之盟以来,两国君主不仅仅会互相遣使庆贺新年、节日、登基、驾崩。

彼此皇后、太后,也会互相遣使庆贺。

如今宋辽关系,已达到了澶渊之盟以来,最亲密的顶点。

两国在经济贸易文化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自然,今年的南朝太皇太后和小皇帝圣节,辽国这边是非常重视的。

以萧特斡所知,朝中已经有声音说,要在南朝小皇帝的兴龙节时,专门以皇太孙的名义,派出使团去恭贺南朝皇兄圣节,同时感谢南朝皇兄这一年来在功课、学业上对大辽皇太孙的指教。

这是皇太孙身边的那些汉人士大夫出的主意。

打的就是继续捆绑宋辽两国少主的主意。

南朝小皇帝聪俊仁圣=大辽皇太孙聪俊仁圣。

如今,天子对此非常意动。

十之八九,最终将按照那些汉人的想法来操作。

因为天子已经从这个事情上面,尝到了足够的甜头。

捆绑南朝,借助南朝士人的嘴巴,来吹捧自己的孙子。

这可比天子自己苦哈哈的,绞尽脑汁的渲染皇太孙如何如何纯孝、聪俊要轻松的多!

辽国上下,也更吃这一套。

毕竟——无论在哪里,都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耶律琚不知道这些事情,可他听到萧特斡的承诺,心中顿时一热,当场拜道:“国舅抬举之恩,下官永世难忘!”

汴京城……

李师师……

他耶律琚,又要回来了!

……

南京城,皇宫之中。

耶律洪基站在自己孙子身后,看着耶律延禧,伏案抄写着翰林学士王师儒给他准备好的笔记。

大辽皇帝的眉头,渐渐紧锁着。

因为他刚刚看完了,南朝小皇帝送来的笔记。

和上次所送的笔记相比,这一次南朝小皇帝的字更漂亮了。

隐隐约约,还有着几分大家风范在其中。

反观他的宝贝孙子呢

都快一年了,字还是去年一般,没有什么长进。

学问更是比不得。

人家做的那些笔记,连朝中翰林学士们看了,都说极好。

虽然不知道,那些笔记到底是对方亲笔所写还是和耶律延禧一样,在身边士大夫们手把手教导下写出来的。

可,根据各方面的汇报和种种情况来看。

南朝的小皇帝,现在确实是在茁壮成长中。

而且威权日重!

听说,现在都开始视政开封府,处置庶务。

而且,他确确实实出现在开封府,也确确实实在独立处置一些事情。

这就有些吓人了。

想到这里,耶律洪基就不禁叹息了一声。

耶律延禧听到自己祖父的叹息,就将头低了下去。

十岁多一点的大辽皇太孙,其实已经懂事了的。

所以他心里面清楚,自己的祖父,恐怕又在拿他和那个连见都没有见过面的所谓‘皇兄’对比了。

最近一年,那个南朝皇兄,已经在这位年幼的大辽皇太孙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主要是,对方似乎真的把他当成了弟弟。

隔三差五,就差人千里迢迢,送来笔记。

遇到节庆,使者就准时出现在了他面前,张口就是:大宋皇帝陛下,致大辽皇太孙殿下安,愿皇弟安康。

这让耶律延禧不知所措。

对那个莫名其妙,忽然跑来,在他面前以兄长自居的南朝皇帝。

说老实说,耶律延禧很不喜欢!

凭什么吗

你谁啊

为什么对孤指手画脚

但让耶律延禧难受的是——所有人,包括他的祖父,以及他身边那些忠心耿耿的大臣,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搞得好像,他堂堂大辽太孙,就该是别人的弟弟,就该被一个不知所谓的家伙,指指点点。

特别是他的祖父,总喜欢拿着他和对方比。

动不动就是:延禧啊,看看人家。

延禧啊……汝若能有南朝皇帝一半聪俊,朕就算死也瞑目了。

不独如此,他还得在祖父和大臣们的督促和监督下,去学习那个莫名其妙的家伙的笔记。

甚至还得假惺惺的,抄那些大臣们写好的文章,在文章里真的以弟弟自居,用请教的口吻,交流功课。

耶律延禧烦都烦死了。

此刻,当他再次感受到,来自祖父的叹息。

耶律延禧忍不住在心中发誓:“南朝皇帝……汝且等着,孤必报今日之仇!”

注:耶律琚不可能只吃宋朝这边的回扣。

当时宋辽优秀的匹配机制下,宋朝这边该有的陈规陋习,辽国那边一个不少。

官僚们出色的捞钱天赋,是不会分政体和民族的。

ps:上一章和上上章,都修改好了,假若没有看到新内容的读者,可以刷新一下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