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四百三十章 踏营(1)

换句话说,战争的版本早就更迭了。

而交趾人很不幸,没有跟上版本。

他们依旧停留在上一次战争的记忆中。

对交趾人来说,更不幸的是,在过去十年,他们都没有对外进行过大规模作战。

只在边境上和真腊、占城人,进行过小规模接触。

十年和平,对冷兵器时代的军队来说,足以将一支百战雄狮,荒废成毫无战斗力的腐朽军队。

原因很简单。

常备军这种东西,在和平时代,没有太多用处。

所以,各方面都会向军队伸手。

吃空饷,喝兵血,克扣军粮,将士兵当成免费的劳动力,驱使他们去做各种杂事,甚至给当官的耕地、种田。

大宋如此,大辽如此,交趾当然也不能免俗。

于是,现在李常杰所统帅的军队,其实和十年前的那支交趾军队已经有了质的变化。

十年前的交趾军队,在大宋西军眼中,属于虽然菜,但组织度和训练还不错。

而现在李常杰率领的这些军队

其实大部分都是从太原、升龙府等地拼凑出来的。

只有少数几支部队,是李常杰从南方的边境上带回来的。

勉强能有些战斗力。

于是,尽管李常杰是积年老将,有丰富的统兵经验。

他所做的部署,也都很合理。

奈何,交趾军队的执行层面,出了问题。

本该在扎营后,立刻挖掘的壕沟,多数只是简单的应付了一下。

营垒的布防,也只是做了做样子。

更要命的是,本该巡夜的卫兵,有大半都在摸鱼。

甚至直接在自己的岗位上呼呼大睡。

这很好理解。

一是,升龙府本来就没给够钱,他们缺乏积极性。

好多人甚至在出征前,还在饿肚子。

二是,交趾人没有防范骑兵夜袭的经验。

在大多数士兵和军官心里,他们甚至都没有防夜袭的概念。

于是,当许克难统帅的骑兵,发起攻击的时候,交趾人压根就没有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大多数哨兵,都是在睡梦中被惊醒。

然后,他们看向在夜色中奔腾而来的宋军骑兵。

尽管今夜有月光,可朦胧的夜色,让他们根本无法分辨来袭的骑兵数量。

而许克难所部,采用的战术,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它最大的效果。

黑暗中,无数马蹄声,从四面八方响起。

让这些交趾士兵,以为自己遭遇到了数以千计的骑兵。

好多人当场都吓傻了,当即连滚带爬的,向后跑去。

这是他们的本能反应。

一边跑,他们还一边哭喊着:“敌袭!敌袭!”

“北寇来了!”

他们的哭喊,立刻惊醒了在营中熟睡的士兵。

以及那些在营地周围睡觉的青壮民夫。

这个时候,许克难的骑兵,已经来到了交趾营垒之前,大约三十步左右的地方。

在高速奔驰中,骑兵们拉满了自己手中的弓箭。

一支支箭头包裹着油布的箭矢,已经被点燃。

在黑暗中,他们瞄准着前方隐约可见的交趾营垒。

那些有火光的地方。

噗噗噗!

弓弦响动,一支支利箭,离弦而出。

那些被惊醒的士兵,从营帐里慌慌张张的跑出来,好多人连兵器都没有拿。

然后,他们就看到了,数不清的火箭,劲射而来。

好几个倒霉蛋,被强劲的弓矢射穿了身体。

哀嚎着在营地里打滚。

更多的火箭,落在了营垒中。

它们立刻点燃了它们可以点燃的一切东西。

木墙、营帐、草料……

四月的交趾本来就已经很干燥了。

这些火箭立刻引发了火势,本来,若是一支合格的军队,这会就该组织青壮去灭火,同时组织起刀盾手前出,防止敌骑踏营。

但交趾军队不是。

何况,他们的营寨里,还有上千名青壮民夫。

所以,他们的第一反应,根本不是救火,更不是抵抗。

而是转身就跑。

原因很简单,营垒外的黑暗中,宋军的骑兵,还在不断的用着他们手中的弓,对准交趾营垒不断射击。

越来越多的火箭,被射进了营垒,点燃了更多东西,也射中了更多倒霉蛋。

于是,青壮们首先受不了了。

在本能的驱使下,他们转身就跑。

然后士兵们也开始逃跑。

即使有几个勇敢的军官,想要稳定局势。

但逃命的人群,哪里管这么多。

这些勇敢的军官,甚至直接被逃亡的人群推到在地。

营啸,发生了!

而许克难的骑兵,乃是在熙河打老了仗的。

交趾营垒内,几乎是刚有异象,他们甚至只是察觉到了,营垒的防御无比空虚、松懈的时候。

他们就已经做好的踏营的准备。

在三轮攒射,却没有迎来想象中的反击,甚至没有看到敌方骑兵出营的时候。

所有人就都尖叫一声,然后勒住战马,将弓收起来。

制式的重斧和铁锏,被他们抽了出来。

然后,他们在黑暗中,靠着默契和经验,迅速在阵前完成的骑兵阵形的重组。

从三三五五四五的散星阵,变成了标准的甲骑突袭阵型。

阵型变成了一一二二五五。

也就是所谓的楔形阵,这也是一种经典的甲骑战术,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出现,在五代时期大放异彩。

后唐灭亡后梁的经典战役的戚城战役中,李嗣源就率三千铁骑采用了这个突击阵型,突入了后梁中军阵列,一举击溃梁军主力,斩首两万。

宋军骑兵,其实不擅长这种铁骑突击的楔形阵。

散星阵才是宋军骑兵擅长的。

可敌人这么菜,菜到许克难觉得他要是不踏营,这辈子都会有遗憾。

和他一样有类似想法的,几乎是整支宋军骑兵。

都是打老了仗的百战之士,阵前反应速度和临敌经验都已经无可挑剔。

于是,没有指令,没有人下令,所有人自发的组成了踏营的阵型。

宋军骑兵,结成一个又一个锋利的箭头,向一个个楔子一样,直接凿入交趾营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