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三百四十二章 出幸开封府(1)

不过,向太后对自己的儿子,有着足够的信心。

她细心的替这个孩子,整理好衣襟。

“我儿!”她深情的说道:“今日之后,将成为天下圣君!”

……

开封府府衙。

一大早,天还没有亮的时候。

蔡京就已经带着人,将整个府衙上下,都已经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特别是公堂上,已经是从里到外都已经打扫过一遍。

但他依旧有些紧张。

开封府上下,更是忐忑不安。

这不能怪他。

开封府上一次,有太子坐镇的时候,还是太宗时代——真庙为开封尹的时候。

自那以后,大宋就没有了开封府府尹,只有权知开封府。

如今,开封府再次迎来他真正的主人。

而且,还是在位天子亲临!

这是开封府的荣耀——上下官佐,有一个算一个,只要不出错,那么,就能有一个‘从龙之臣’的名头。

就算是胥吏,有了这么一个背景,以后转官也很方便。

但,这也可能是祸患之源!

万一做差了,出了错,让天颜失色。

那整个开封府上下,恐怕都没有好果子吃!

而今天,更是尤为特殊!

天子第一次驾临开封府府衙。

哪怕是短暂的礼仪性的出场,可能停留时间就那么一个时辰。

但,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点瑕疵,都可能酿成将来的祸患!

所以,蔡京的紧张和小心,完全在情理之中。

就这样一直忙碌到辰时,蔡京最后一次检查了开封府府衙内外的一切。

便将所有人都召集到公堂,问道:“尔等都准备好了”

“李判官,司录司的所有卷宗,都确认好了吗”

李士良当即出列,奏报道:“明府,司录司一切卷宗,都已经整理好了,下官更是已经背下了相关文字……”

“善!”

蔡京又看向开封府推官胡及:“胡推官,开封府三狱的卷宗呢”

“启禀明府,开封府各狱卷宗,都已选好,下官也已经相关卷宗,烂熟于心!”

“善!”蔡京放下心来。

“那就准备好,等到圣驾驾临吧!”

……

赵煦洗漱之后,就在向太后的陪同下,到了庆寿宫,给太皇太后请安。

太皇太后看着赵煦今天的模样,心情多少有些复杂,但还是慈祥的说道:“官家今日出幸,驾临开封府,此真我朝喜事也!必可流芳千古,垂于万世!”

假若抛却,这个孩子即位不到一年,就开始接掌权力,甚至隐隐约约有着随时亲政的可能的话。

那么剩下的一切,都是好事!

天子年幼,两宫保佑、拥护,教育有成。

于是圣君年少,初涉政务,以祖宗故事,降临开封府,两宫乐见其成。

仅仅是这个事实,对高家、向家就都相当于镀了一层金身。

可以与国同休,富贵百年、千年。

成为后世的典范、楷模。

甚至可能成为历史上,可与周公辅政七年,然后归政成王一样的史诗。

太皇太后当然知道这一点。

所以,她心里面哪一点小小的不舒服,很快就被更大的喜悦所掩盖。

她站起身来,走到赵煦面前。

“看到官家如此英武,生的如此俊俏……老身日后到了永厚陵,面见英庙神灵,我赵氏列祖列宗,也能无愧无心!”

“都是太母、母后,保佑拥护,不辞辛苦,为孙臣羽翼……”赵煦当然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他当即拜道:“假使孙臣将来能有一点微末的成绩,告祭列祖列宗时,功劳也当归于太母、母后!”

太皇太后顿时就被感动的掉下眼泪,她抱住这个孩子,说道:“好孩子!真是太母的好孩子!”

扬王赵颢,这些时日来,屡次请求入宫拜谒,都被她无情的驳回,甚至严厉训斥:汝今待罪之身,当在亲贤宅仔细反省,认真悔过!

非忠臣之事不可为,非忠臣之语不可说,非忠臣之行不可做!

于是,赵颢迄今,还被禁足亲贤宅中。

甚至禁止和外界交流,一个指挥的剩军,将亲贤宅的南宅看的密不透风。

只有每五天一次,允许写一封拜表,向福宁殿说明自己生病了,不能亲自拜见。

而官家善良,还多次问她:“皇叔扬王,为何生病了可要紧吗”

每个月,赐给扬王的用度和赏赐,远超了扬王能得到的限度。

荆王那边,得到的赏赐,也同样超过了规定的额度。

至于高家、向家两位太夫人,每个月雷打不动的遣使问好、赐药、赐钱。

有这样一个孝顺懂事聪明的孙子,确实是该知足了。

那点权力,本来就是他的,自己只是暂时替他掌管、保管而已。

他长大了,拿回去也正常。

这样想着,太皇太后就抱住这个孙子,轻声说道:“官家去吧!”

“去告诉天下人,我赵氏有圣君在朝!”

“孙臣恭遵娘娘圣旨!”赵煦恭身再拜。

这是补昨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