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颠人志 第134章 布慈悲

去祠堂的路上,杨春生找话道:“为什么不让阿梨姑娘一起呢虽说村里人都认识她,但同样,他们应该也感怀阿梨姑娘的善举,倘若真起了冲突,他们看在阿梨姑娘的份上也有所犹豫才是。”

陆淳:“你觉得就昨天到今天看来,此地村民如何”

“面色红润,精气神比之其他地方的百姓算不错的。虽有排外之举,但也井水不犯河水,互相安好。其他,就真的没看出什么了。”

“杨先生,你能听到常人所听不到的声音这件事,不仅仅是驱动你去改命的一个因素,人这一生,与其算命,不如算心。你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何不好好想一想其中的联系呢”

又说一些难懂的话了。

杨春生似乎有点知道为什么陆淳不太爱说话了,恐怕也没几个人能接得住他的话吧。

尽管如此,他还是冥思苦想,等二人来到祠堂门口时,才道:“陆先生您的意思是,这些村民并不像外表那样,之前那些天下行走也是着了他们的道儿,才被反将一军只是,这真的挺难看出来的。”

“现在所有只是推测罢了,我之所以不让阿梨姑娘过来,也是怕她反而成为众矢之的。受到恩惠的村民,假如已有了虔信之物,他们只会认为所有好处都是神赐予的,也是他们应得的。

于是乎,杀人与被杀也是神的旨意。我们要面对的不是村民,而是神的触手,无痛无情,奋不顾身,是天底下最恶心的敌人。”

“为何,怎么就,就变成这副模样总有人是清醒的吧”

“你我都看到了,他们生活算不上富裕,但有吃有喝,已经超越了这片土地上百分之九十的百姓,他们自己也是知道这一点的,毕竟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即得的好处享受了整整十二年,怎么能不被其裹挟。

就算有一二理智尚存之人,你之前不也说了吗,恶念有男有女,有长有幼,明明每年的祭品都是孩童不是吗这些年,除了那些孩子,应该也有不少像前面四个修士一样的人,在河伯祭的时候,也顺便被祭了吧。”

祠堂的门半拢,并没有因为村里来了外人就神神秘秘合上。

杨春生与陆淳进去溜达了一圈,就如整个村子般,正常无比。

一个老人守着香火,灰白的眼瞳无神盯着前方。

“两位,是外来的客人吧”

陆淳:“正是,我们是应阿云的委托,前来解救阿水,还有结束这个祭祀的。”

杨春生一惊,怎么随便就暴露了。

老人没牙的嘴巴一笑就漏风:“是阿云这个孩子啊,我知道他就是有福的,十二年来的报应终于落地了。”

杨春生:“您,您就是告诉阿云过去那段历史的老爷爷”

“正是,我年纪是村里最大的,因此他们还怀着对祖先的虔诚,不敢将我喂了鱼。只是日复一日呆在这祠堂中,哪儿都不得去罢了。当初,也是阿云这小子调皮,翻进墙里,才见到我。”

杨春生视线下移,老人坐在椅子上的裤腿空落落。

“这,这难道也是大祭司干的,此人到底在何处”

“他啊……就在后山啊。”

陆淳原本一直在端详着院中老树发出的新芽,听得这个回答,便道:“后山困着的不仅是祭品和外来者,也包括主持祭祀的人。”

老者含笑颌首:“十二年前,的确是阿隆,也就是大祭司的妹妹掉入了河水中,不过是无意中落水的。彼时阿隆还跳下水试图救不断挣扎的阿妹,可惜没能成功。

在那之后,或许是凑巧,大旱结束,村子来了一场丰收。彼时阿隆从外村做工回来,因为错过了这场丰收,反而成了村子里最破落的几户人家之一。他在外面也不知道学了什么东西。

就宣称是阿妹以身献祭才换来这场丰收。那时村里的人也不太信他,只是他并不放弃,反而整天神神叨叨,表示如此不尊重河伯,必将招来天谴。因缘巧合下,这一年的村子又歉收了。

其实只要仔细想想就知道,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人心欲壑难填,加上阿隆煽风点火。第一场正式的河伯祭便在那年开始了。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自从举办了河伯祭,每年村子都大丰收,于是所有村民都成为河伯的信徒。但与此同时,阿隆也变得越来越不对劲。他开始变得不像他,并且嗜杀噬血。

有一次,在河伯祭上的时候,他甚至没有把孩童投入水中,而是生生去啃食了他。村里的人都吓坏了……”

杨春生:“都这样了,难道还要举行河伯祭吗”

“自然,因为我们已经无法忍受没有粮食的日子了。村里人一致认为,再让阿隆继续下去,肯定会触怒河伯,于是他们想了个法子,把大祭司关在后山,只在每年祭祀的时候放他出来。

由强壮的村民控制着举行仪式,这样,既能完成献祭,又不会让阿隆玷污了祭品。只是,为了让阿隆还保有一丝理智,不至于发狂,每个月都要给他献上新鲜的人。

这些人既有村子里的,也有村子外的,优先是买,实在不行再用强硬的法子。此地本就偏僻,旅人失踪是常有的事,基本没有人会管。

日子就这么维持着,直到前段时间来了四位小修者。他们厉害是厉害,但还是太单纯了,三言两语就被村民说服是罪大恶极的大祭司主导了这一切,于是如今也失去了踪影,八成也被困在了后山吧。只是不知道,人还在不在……”

杨春生听完这个故事,久久回不过神来。

耳边的呓语更加明显,水中挣扎少女的呼救,逐渐异化的阿隆的吼叫,村民们兴奋低沉的呼吸声,不停回响。

“可是,不应该啊,此地,诞生不了如此煞气的……”

“那恐怕就是人的原因了,或许问题就出在落水的阿妹和她哥哥阿隆身上。”

陆淳拱手道:“老人家,您的故事与我的推测,基本上别无二致,只是还需验证一番。这个东西交给您,我知道您现在已经生死看破,只是您到底算帮了我们一个大忙,我不会坐视他人对您不利,所以请务必收下这件礼物。”

老人颤颤巍巍揭过六棱冰雪玉环:“光是拿着,就觉得精神清爽许多,那就多谢你了。”

杨春生一看,和他那个很像,但结构不太一样,暗想,陆先生也是有心人。

“走罢,”陆淳干脆道,“是时候去后山了。我已经发信息让杨医生先行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