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明堂春色 第117章 不知道要什么

胡灵儿拒绝了黄贤的提议,看这情景自己以后别想清静。

让康玖去国子监送文稿,自己在公事房内考虑什么时候辞官合适。

永安公主来到盛德宫,向守在门口的小内侍问“贵妃娘娘可在。”

小内侍行礼答道“回公主殿下的话,贵妃娘娘正与庄妃娘娘说话。”

永安公主走进去,正听着庄妃娘娘说“这是妾身娘家嫂嫂寻来的兰花新品,妾不懂如何养花,烦请娘娘帮着鉴别,看看可是新品。”

“儿臣给母妃、庄妃娘娘请安”永安公主在下方行礼。

“起来吧!今个儿怎地有空进宫来了,没带景彦与景慧一起进宫么!”说话的是个略施粉黛,身穿淡蓝色宫装,宫服上绣着盛开的兰花,穿着简单,却不失华贵气质的娘娘。

“母妃,您可知父皇今个儿在大朝会上宣旨立后、立太子还有立太子妃的事吗”永安公主因急切而涨的有些微红的脸颊,格外显眼。

贵妃娘娘惊讶的问“立后、立太子、太子妃,这是何时的事。”

庄妃也吃惊的问“这太子是从何说起,圣上膝下原来有太子。”

永安公主看着俩娘娘的表情,就知道问也是白搭,说不定她俩知道的还不如自己多。

平复自己因激动而有些失态的举止,缓缓坐下才说“儿臣也是听驸马告知一二才知,今早圣上在大朝会立穆宁为后,李翊昊为太子,胡灵儿为太子妃,着礼部筹备册封大典,母妃可知穆宁是何人。”

贵妃听着这名字,苦笑着摇摇头说“圣上最终还是立她为后,果然得不到的永远是好的。”

庄妃八卦的问“娘娘认识这位新皇后。”

永安公主也看向自家母妃,听她讲下去。

“本宫当年进府时并不得宠,只是听先王妃讲过一字半句,圣上当年有个青梅竹马的姑娘就叫穆宁,碍于祖宗规矩,皇子娶妻娶低,先皇不允圣上求娶穆家姑娘的请求,给圣上挑选了先王妃、本宫还有后来的乐康宫贤妃。本宫记得先王妃娘家姓赵,娘家父亲是县丞。本宫娘家姓关,家里有个私塾。贤妃的父亲是个主簿,姓刘。先王妃陪了圣上三年就香消玉殒,圣上登基后并未追封先王妃为后”贵妃娘娘温声细语的讲完只字片句,又嗔怪永安公主说“你既已知圣上立后,不去拜见母后,跑进宫里做甚。”

“母妃教训的是,儿臣过于激动,以至于失了分寸,儿臣现下就回府,备礼明日拜见母后”永安公主说完站起身准备出宫。

“回来,母妃前几日给两个孩子做的衣裳,你一并带回去”关贵妃吩咐去取衣裳。

庄妃识趣的告退。

永安公主看着庄妃走远,转身回到殿内,见自家母妃歪靠在炕上。

“母妃可是有话讲”永安公主问。

“你总算是不太蠢,永安我告诉你,不要再与平凉王府走的近了,圣上能把这个儿子藏在眼皮底下这么多年,两家王府都未察觉到,足矣说明圣上早就防着两位王爷,你若为了还当年的恩情把自个儿搭进去,到时母妃也救不了你。把你的不甘咽下去,你可别忘了永平还在寺院修行呢”关贵妃手里把玩着琉璃珠子告诫永安公主。

永安公主急躁的说“母妃你可知,儿臣已经得罪了太子与太子妃,纵然儿臣愿意和解,他们怕也是心存芥蒂,若让儿臣给那卑贱之人跪地求饶,儿臣做不到。”

关贵妃轻言细语的说道“卑贱之人,本宫也是卑贱之人,你这高贵的公主殿下,就是从卑贱之人的肚子里爬出来的。”

“母妃,您误会儿臣的话了,儿臣该死”永安公主连忙跪下认错。

关贵妃忍着怒气说“起来吧!不要觉得自个儿的身份有多高贵,没有兄弟给你撑腰,看你能威风到几时。”

永安公主委屈的说“没有兄弟撑腰能怪我吗宫里除了三位公主,再也没有娘娘诞下龙嗣。母妃伺候圣上这么多年都不晓得圣上在外还有儿子,儿臣若不是为了寻依靠,何须看两位王爷的脸色。”

关贵妃慢慢的说“本宫不管你早前做的事,圣上的立后旨意既然宣布,你在外行事就要收敛些,本宫不想你为了一己之私毁了你外祖家与夫家,可是明白。”

“儿臣明白”永安公主低声答应。

关贵妃说“本宫不留你用膳,带着衣裳你出宫吧!”

宫里的嬷嬷送永安公主离开,回来禀报“娘娘,公主出宫了。”

关贵妃轻轻的嗯一声,说“永安这孩子太沉不住气,只不过是立后、立太子就坐不住,这急躁的性子也不知像谁。”

老嬷嬷笑着说“公主会明白娘娘的苦心。”

“唉,她哪会懂得本宫当年进王府时所受的苛责,因不受宠,连那些无根的贱婢都敢出言羞辱本宫。若非为了给永安寻依靠,本宫何需笼络两位王爷,遇到些许小事就跑进宫里,这如何成事”关贵妃对自己贴身的老嬷嬷诉说着心里的愤恨。

“那些年娘娘着实受了苦,所幸娘娘懂得金石为开,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有了公主后,圣上对娘娘的恩宠不断。娘娘久待宫中,这宫里的大大小小都是娘娘这些年在打理,她一个新后能不能站稳脚跟还两说,娘娘又何须早早的愁眉不展”老嬷嬷面上带着和善的笑容,劝说关贵妃。

关贵妃默默的看着手里琉璃珠子,狠狠的摔在地上,看着碎了一地的珠子觉得心中郁闷之气消散了些。

“本宫记得平凉王有十二子,城阳王有七子”关贵妃笑吟吟的说“可太子就一人,本宫听坊间有过传闻,身有残疾的皇子不得继承大统,也不知是真是假。”

嬷嬷笑着问“娘娘可要起,还有一刻钟要进膳了。”

“起吧!本宫想喝鸡尖汤”关贵妃懒懒的起来吩咐。

“老奴这就打发人去小厨房传话”老嬷嬷喊进宫女给关贵妃梳洗装扮。

胡灵儿在通政司用过午饭,与黄贤说了一声自个儿要进宫,就坐上车先去户部。

“姑娘,郎君在宫里,并未回户部”康玖回来禀报。

胡灵儿说“走吧!进宫。”

李翊昊在御书房听皇上讲帝王之术。

冯大伴出去宣胡灵儿面圣,她给俩人行礼后,李翊昊问她“进宫有何事。”

胡灵儿对皇上行礼禀报“臣进宫面圣,是想请问圣上,臣何时辞官为宜。”

皇上并未觉得意外,问道“你想辞官。”

胡灵儿回禀“臣并不想辞官,可不辞官,臣怕在衙门会妨碍其他同僚。臣先去户部想问太子殿下,户部的官员转告太子在宫中,臣才想着来宫中请圣上预览邸报与朝报的文稿。”

取出文稿给冯大伴,冯大伴把文稿呈到御前。

皇上看后提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问“永安为难你了。”

胡灵儿答道“公主殿下不算为难,只是探讨女子的三从四德时看法不同。”

皇上有些缓慢的站起来,慢慢的活动手脚说道“钦天监选出三个好日子,来年的三月十六、六月十二、八月二十六,朕定了八月二十六太子大婚,广威将军可做到年下辞官,而后在府中安心的等待大婚便是。”

胡灵儿躬身行礼道“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