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红楼公子如翡 第228章 宣皇驾崩

可老者身后却一片寂静。

老者眼如不急,只静静的站着,缩在袖里的手中却不知何时多了小小的飞刀。

老者站在那里很安静,安静的仿佛是个木偶。

寂静之中,终是几个太监装束的人走出来,向这人微微躬身,问道:

“阁下是谁”

老者却淡淡一笑,道:“你们只需要知道我是暗鳞卫的人就够了。”

“既然是暗鳞卫的人,为何杀宫中之人。”

老者只拿出一枚银牌晃了晃,说道:

“不该问的别问,好奇害死猫,明白么”

那人还想不依不饶,但暗鳞卫他们的确是惹不起,只能退下。

入夜,宫里几个去要银钱的太监聚在一处,却发现少了两个人。

欲要询问,却听宁寿那里的小太监跑来说道:

“再补人上来就够了,贾妃的那一份不必再要。”

这些人便将此事放下了。

几日后,也正是入夜之时。

几箱子账簿从林家运出,运到了宫中,而宫中同时还从别处来了许多放着账簿的箱子。

宣皇挨个看了一遍每个箱子里所放的查账结果。

顿时气的气都有些喘不匀了。

果然!

果然!

这四王八公在国库等地明面上借的是一份,私底下挪用的又是一份,挪用的可比借的多的多了。

最大头的竟是官盐,每年都有大批量的官盐被低价贩给盐商,甚至分文不取,直接白送。

更有数些粮食来路不明,去路不明,低价卖出。

宣皇直看的眼前阵阵发黑,四王八公,在天秦何等的风光无二,何等的显赫。

可贪墨最多的,始终就是四王八公!宣皇想着,整个人都在颤抖。

上贪国本,下侵百姓。

若不诛之,国岂可存!

宣皇想着,身体晃了晃,虽有宁寿及时扶住他,稳住了宣皇的身形,可挡不住宣皇急促的咳嗽几声,硬生生呕出一口血。

“陛下!”宁寿急了,见宣皇已经垂垂欲去,宁寿只能大喊道:

“陛下挺住啊!四王八公积害已久,您若此时去了,只怕太子殿下压不住他们啊!”

宣皇闻言,竟是浑身一震,眼睛登时便瞪圆了,当即就硬拽住宁寿的手,说道:

“丹药!!”

宁寿忍不住哭了,连忙哭着将丹药喂给宣皇,看着宣皇梗着脖子奋力吞了这所谓的灵丹。

看着宣皇忽然间精神了起来。

只是这丹,是临死之人续命的丹,让人的回光返照久一些。

宣皇现在完全等不及别的,赶忙就吩咐道:

“让弦和来!传令护城军,捉人!!”

宣皇说着,眼睛瞪得越发的大。

宁寿也是老人了,此时却哭的像个孩子,却也是一面哭,一面赶忙去喊人。

不多时。

太师等人急匆匆的入宫。

当夜,四王八公数家同时遭到护城军的包围,使得满京哀鸣如雷鸣,天牢人满为患。

林翡在书房中静静的听底下人来回复,心中暗道:此时算不上什么好时机,宣皇为什么突然动手。

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四王八公的罪证既然已经集齐,时机纵使稍差了些,也足够把他们全都一网打尽。

林翡想着,只淡淡地说道:“知道了。”

那人便退下了。

若是有暗鳞卫的人过来看见这人,就会惊奇的发现,原来这个向林翡汇报的人,竟也是他们暗鳞卫的人。

但这算不上什么稀罕事,暗鳞卫存在很久了,各家族也存在很久了。

林家数代相传,以文臣的身份扎根立足,如今已经有两百多年,多年的布局已经十分恐怖。

林翡想着,只静静的描绘京都的地形图,里面各家的方位,都在林翡的笔下。

朝臣或敌对或为友,或强或弱,都被林翡勾选而出,尤其是那些个与盐商勾结的,林翡尽以朱笔圈画。

不多时,宫里下来旨意,暂点林翡为钦差,查京中盐务,捉拿涉事官员。

林翡便笑着领命,领着随旨意而来的百余人,冷笑着走入深深的夜色。

盐商盐官啊!

这些人与各地盐商勾结一气,虽然至使他父亲死去的是淮扬之地的盐商,可这些盐商敢嚣张,其根本还是在于与这些盐商勾结的官吏。

是这些官吏为了金银,为盐商们保驾护航,使治理盐务混乱的官员们寸步难行,甚至为之丧命。

这是杀父之仇,他林翡在朝中和这些人同朝为官很久了,如今到了他来下狠手的时候了,他还能与这些人共天下而存吗

不可能!

林翡想着,第一个就杀进离他们林家最近的官吏家中。

林翡身后的护城军还有些忐忑,连连问道:

“小林大人还未看名录,为何直接就……”

林翡却冷冷地说道:“整理京中盐务账目的人便是我,是贪了多少,罪是否致死,我岂不知!”

护城军:“……”

难怪,难怪前两队也是即刻就走了,原来都是早有准备,既然早有准备,那他们也无需顾虑什么,动手便足够了。

众人想着,便上前敲门,那官员家仆不知,听见敲门声,睡眼蓬松的起来开门,一开门就看见一个硕大的令牌晃在眼前,刀片子又一亮,顿时唬的这人瘫软在地。

护城军便一拥而入,打开大门,一路长驱直入,捕拿犯官。

次日,上朝之时。

宣皇并未在朝堂之上,只有太师站在龙椅旁,旁边是抹着眼泪的太子。

朝堂中更是人影稀疏,缺了一半。

可剩下的一半人,看到这等情景,纷纷喊道:

“太师!陛下呢昨天晚上到底是怎么回事”

太师却命人拿过来一本本罪状,刑部尚书也站出来,拿出奏折开始念。

“镇国公府借职位之便,私挪税粮十六次,私挪库银八次,以权谋私,倒卖官盐数年,多年共计得银五千九百万两!

理国公府……”

一条条一串串念下去,直叫朝中众臣都哑口无言。

而刑部尚书也渐渐从勋贵念道涉案的官吏,一个个人名罪名听的人心惊胆战。

天秦是要变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