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虎口镇的幸福生活 番外 海棠依旧

燕尘把在燕来园的善后都移交给了副手,自己一个人回了河北。

撤退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他身心俱疲,想要找一个放下一切的地方,休养身心。

海棠花开的时候,他又忍不住去了一趟富乐山海棠园。

他独自爬上富乐山,漫步海棠园,凭着记忆,找到了当年那棵邂逅方一梅的海棠树。

富乐山上又逢春,只见海棠不见人。

海棠依旧,看花人如潮。树下却没有了巧笑嫣然的方一梅。

他不知道,她现在还在虎口,还是已经离开又去了别的地方

她又回来过海棠园吗她还记得这棵海棠树吗

是谁多事种海棠春来相思断人肠……

也许此生,他们再也不会相逢了吧。

他和她来与不来,海棠花年年都会开在春风里。

他轻轻折下一朵海棠花,放进一个精美的小盒子里,留作纪念,也慰相思。

他落寞地回了河北,又开始布局进军北京燕郊的事。

燕郊是地处河北、北京边界的一个三角地带。

因春秋战国时期地处燕国城郊而得名,踞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有“天子脚下,御驾行宫”的美誉。

燕郊镇本属于河北三河市西市区,北临三河市高楼镇,距市政府所在地三河市泃阳镇25千米,距北京市区也只有30千米。

它西部与北京通州的潞城镇、西集镇、宋庄镇隔潮白河相望。

京秦铁路和京哈公路横贯东西。

预计即将开通的京秦高速直达北京东六环,修建中的燕潮大桥直达通州徐尹路……

而且燕郊生态怡人,地貌平坦,气候宜人,风景秀丽。

在北京呆的久了烦了,可以驱车燕郊闹中取静。

而那些打了鸡血的北漂,又有了转而在燕郊买房安家的希望。

北京已经是一个人满为患的地方了,燕尘此刻转战燕郊,倒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投资选择。

……

方一梅到了驿都,安顿下来,便忙着给安然找学校。

她找了租房附近的一所公立幼儿园。

幼儿园旁边的一所小学,正好在招代课教师。

她为着照顾安然,便又应聘做了代课教师。

母子俩作息时间基本一致。

徐晓风每两周回驿都一次,他们做了候鸟式夫妻,关系反倒和缓了许多。

一个月在一起三四天,既要忙着洗衣做饭搞卫生,又要陪着逛街游园放松下……

他们忙的连个吵架斗嘴的时间也没有了。

周日晚上,徐晓风又会搭车返回韩店。

然后整整两周,两人不会有电话联系。

一方面是忙,另一方面,纵然通了电话,也无话可说。

也许,这就是中国所有柴米夫妻的样子吧,打伙过日子而已。

寒假,一梅带着安然回了老家,陪父母过春节——她已经四年没有和他们在一起过春节了。

徐晓风则回平山过的春假。

两人的关系若即若离,若不是为了安然,也许,一梅早已出城了吧

直到快开学了,一梅母子才回了驿都。

离开时,徐晓风没有送他们,回驿都也没有去火车站接他们,理由是要上班。

好理由!

就连一梅生安然时,他都要以上班为第一要务,并没有去尽一个丈夫的责任——

这也成为一梅心上永远的伤痕。

直到安然一岁,父子俩才见了第一面。

怀孕、生孩子是一梅一个人的事,他置身事外。

一梅和安然生病寸,他当然也要上班……

一梅不生气,因为早已经麻木了。

婚姻是她自己选择的,徐晓风也是她自己挑的。

他们已经不象是夫妻了,只分别是安然的爸爸和妈妈。

就象是一家公司的两个合伙人,而安然不过是他们合资开发的产品。

这样的婚姻,也许她会维持一生

她成了维持会的会长,活成了她最不喜欢的样子。

时间不会因为她的幸福快乐而变慢,也不因为同情她的孤独悲伤而变快。

白驹过隙,岁月悠悠。

三年过去了。

安然已经读小学二年级了,而一梅也静心参加教师招考,成了一名正式的小学教师。

她时常想起母亲说的——女孩子是菜籽命。

被人家随手撒在田地里,落在肥沃还是贫瘠的土壤里,自己根本作不了主。

她本来在北京过的好好的,却偏偏神经短路去了新海市。

正好,新海市有个叫徐晓风的人,刚刚大四毕业。

她去的不早也不晚,刚刚落入了月老和命运的圈套。

月老乱牵线,命运恶作剧,她自己昏了头,还送货上门……

而生活还得继续。

她上班之余,还要兼职去辅导班、写稿,帮张东臣他们推销手工编织的东西。

她把一天当作两天、三天在过,她把时间珍惜到了极致。

端午节前,她和虎口敬老院的老人们通了电话,她答应今年的重阳节回去看望他们。

也许在别人看来,这不过是轻飘飘一句随口话而已,但她却是认真的承诺。

首先,她要计划好时间。

而正好,今年的重阳节偏偏是星期六。

她可以从容地在敬老院呆上一天,星期天下午返回驿都。

其次,她要攒够一笔回敬老院的专款。

老李婆喜欢的江米条倒是随手可买,叶宝林喜欢的酒也不难……

而老丁想吃北京簋街花家怡园的雍正王朝烤鸭,怎么办

难不成为了一只烤鸭,她还要亲自去一趟北京

她犯了愁,眼看着已过了中秋节,一切准备基本就绪——

徐晓风从韩店开车回来接她去虎口,然后周日返回驿都。

就差了一只烤鸭。

鬼使神差地,她抱着手机翻出了燕尘的号码。

犹豫再三,她心一横,闭着眼拨打了他的电话。

才响了一声,就传来燕尘惊喜的声音:“喂,一梅,你好吗”

一梅做了个深呼吸,暗自责怪自己居然为了一只烤鸭,而去打扰到燕尘。

她努力克制自己,声音平静,淡定如常:“谢谢……您现在在哪儿呢”

“哦,我在燕郊……离北京挺近的。”

一梅为了难,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又该怎么措辞呢

想来想去,别无它法,她老老实实把买烤鸭的事合盘托出。

“小事一桩,我驱车去簋街也不远,”燕尘大笑说,又问,“二十多个人,一只怎么够”

一梅为难地说:“这次回去开销也不小,我是倾尽了所有,搭上了半年的生活费呢……”

燕尘收了笑声说:“一梅,有啥困难你就说一声……”

停了一瞬,又说:“13号是重阳节,我12号特快专递给你。”

“好……”

一梅连向他道谢也忘了,挂了电话,用短信把地址发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