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宋胆 第184章 大坑套小坑,你坑我更坑(1万3大章 求订阅)

小赵昺真的很迷茫.

“为什么呀为什么要和陆相公、陈相公说那些话呀”

“为什么刚刚还好好的,一会儿还要罚人家呀又凭什么罚人家啊”

“罚了人家,得罪了相公,确实不好。可我是皇帝呀怕什么呀皇帝不是可以任性一点吗为什么还要背地里去安慰呀”

“再说了,相公们不是被皇叔阴下去了吗为什么还要拉拢”

好奇怪的说。

赵昺突然觉得,做皇帝好累,太难了。

......

另一边,陆相公、陈老爷和官家是一个想法,做相公好累,太难了。

俺们都这样儿了,还要让熊孩子戏耍。

还有人性吗还有天理吗你不用我们,还问我们干啥显示宁王很牛逼吗

......

另一边,赵维浅浅一笑,“当个英雄真欢乐,当个位高权重的英雄更欢乐。”

可以名正言顺的坑人,你说好玩不好玩甚至坑好人都不崩人设的,你说气人不气人

抬头看向养济院前门的混乱,暂时把老哥仨儿放到一边儿。这个坑得赵昺去填,跟他暂时没关系了。

现在首要任务,还是解决眼前的阻碍。

是的,在赵维看来,养济院这还真不是小事儿。

几个义民愤慨几句,看似掀不起什么风浪,但是,大宋能有今天的局面,其实和国力、财力、军力都没关系。

如果只比这些,没个三四十年,别想和元朝有正面一战的机会。因为,不配。

人家可是坐拥中原,俯视半个地球,人口几千万。

别看忽必烈穷,但家底子大,瞪你一眼都悬要命。

大宋能有今天,靠的就是一口气儿,一口玄之又玄的心气儿。

与元人打了几十年,家底子早就干光了,祖宗地都输出去了,还能剩下什么

就剩下一口,华夏几千年养出来的那口气!

这口气要是散了,给多少黄金白银,多少大舰大炮,也救不了大宋。

所以,这不是小事儿,虽是在意料之中,但却不得不重视。

等赵维与赵昺行至养济院门前,围闹的百姓无不一怔。

宁王谁人不知,大宋官家对于这些追随之民更是印在骨头里了。

登时齐声下拜,“见过圣人,见过宁王!”

赵昺嘿嘿一乐,对此也是熟门熟路。

身上大宋表率,被太后强掳着体恤民情,参加劳作的事儿,赵昺也没少干,而且是经常干。

“平身平身!朕闻此处民声甚沸,特来亲听。大伙有何意见,尽管道来。”

百姓们一听,议论纷纷,“圣人来做主了圣人来做主了!”

有人自告奋勇,上前一拜,“圣人在上,这养济院...不能建啊!”

“是啊,不能建啊!”有人追随道,“我等并非不晓事理,可是,真不能建啊!”

“新崖山为什么叫新崖山,就是让咱们这异乡流民别忘了崖山之耻!”

“如今,虽说有不少百姓已然在此婚育生子,落地安家,虽然这些人也依旧心向大宋,可总有人安于现状,忘了亡国之恨。”

“现在,很多人不娶妻,不生子,其实并非妇人太少,也非不慕妻儿之乐。真想娶,还是能娶到的。不说别的,就是官府给咱们分派的房舍,发下来的贴用钱,就足够让土人红眼。”

“抢不到汉女、还纳不来一房土女吗再不济,安南那边我看也有妇人下船,皆是选择。”

“但是,之所以不娶妻,不纳妾,更不育儿女。一来是不想给朝廷多添负担,有了孩子就要耽误上工了。”

“二来则是,谁也不敢保证,待子孙降世,儿女两全之时,会不会动摇了那份亡国之恨,归乡之情啊!”

说话的这位二十来岁,相貌堂堂,一身儒衫,一看就是读过书的,说起话来有条有理。

把问题看的也很通透:我们是卧薪尝胆来的,不是老婆孩子热坑头来的。

真到了那一天,就算是这些老人,也不敢保证人人都心怀大志,不算计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那文士见赵昺不说话,急声又道:“难道圣人忘了高、孝二宗的前车之鉴了吗”

见有的百姓不通文史,一脸茫然,文士挺直身子,朗声道:“当年靖康国难,高宗举兵南巡,多少北地士族、百姓义勇或投军执戟或举家追随

那时,五岭之南尚属烟瘴流毒之蛮荒所在,百万北人南下,艰难堪比今日扶桑。”

“也正是这百万之民,奠定我大宋中兴之基,生生将烟毒荒地变成了如今的两广富庶。那些人比我们多得多,比我们更有斗志,巴望高宗皇帝有一天兵指河洛,重归故里。”

“而那时,我们有那个能力,不是没有。名将如云,兵屯百万,粮产丰庶,银钱兆万。”

“可是,最后呢鄂王北伐逼返,韩忠武公郁郁而终,张忠献公至死未等到北归之期!

为什么!是那些北地而来的百姓心变了啊!他们不想回去了,不想放弃南方的安逸舒适了啊!”

“难道,我等今日还要重蹈高、孝二帝的覆辙吗”

“......”

赵维深深地看了那少年文士一眼,心说,这人不错,是个人才,有前途啊!哥这么幸运、这么欢乐的吗

他说的这些,一般人还真听不懂,很有水平。

他避开了南宋为什么没有北返中原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二圣尤在,而突出了另一个阻碍高、孝二帝北伐之心的重要原因——来自民间的阻力。

事实上,也确是如此。

北方过来的士族、百姓在南方重新安家,并得到了稳定而富足的生活后,不愿意再折腾回北方。

毕竟打仗要花钱、北迁还得从头开始。

包括南方士族也是一样,皇帝都住到南方来了,要是迁回去,那我们多亏。

总之,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高宗赵构从一开始,因为二圣的尴尬,到后来他稳固了朝局没人提二圣了,可是百姓和士族又不干了,致使一直到他退位,也没杀回去。

而接位的孝宗虽然有心北伐,恢复祖宗基业。但是孝宗命不好,心气儿正盛的时候,最后一位支持北伐的重臣张浚死了。

鹰派失去了核心人物,一下就弱了下来,再也没能成气候。

而张浚,就是这文士所提到的张忠献公。

鄂王便是岳飞。

至于韩忠武,就是韩世忠。

再加上吴玠、吴鳞,那时候的南宋,确实有反攻的资本。

小赵昺一套听下来,心想,这位说的好有道理呀!

看向赵维,给了赵维一个,还是皇叔来吧,我说不过他呀!

赵维也知道该自己出场了,对那文士点了点头,示意他说的好。

清了清嗓子,面向百姓,“这位....先生说的好啊!”

“不安于享乐,卧薪尝胆,正是这口压不垮的心气,支撑着我等跑到今日。”

百姓们侧耳细听,对于宁王,那是没话说的,那是真英雄,真好汉,威望甚高。

赵维继续道:“回望当年,咱们让鞑子堵在崖山海湾里,何其之哀”

“再看今日,新崖山一派向荣之相,何其之幸”

“正是这口不服输的气,提着咱们十几万大宋旧民的心!”

百姓们一听,宁王是明白人,一个个热血沸腾,“对!对!!宁王说的对!这个养济院就不能建!”

无论赵昺,还是外围看着的那老三位儿,都一翻白眼。

对个屁!这就是他赵维的主意,你们还跟这儿对对的呢,怎么让他卖了都不知道。

那边赵维继续道:“咱是个粗人,从小混蛋,不学无术,那咱就直来直去的吧!”

老三位再翻白眼,你唬弄谁呢你不学无术

他拜了张简之还不够,又拜了个谢叠山。他要不学无术,大宋就没有学而有术的了。

而且,还是好的坏的,他都学那种。

想到这儿,陈老爷想起个事儿来,“王应鳞那闺女是不是和他一起来的扶桑”

陆秀夫点点头,“有这么回事儿。”

陈老爷一捋没剩几根儿的白胡子,“王伯厚这是要嫁女啊!”

二人一愣,瞬间明白。

对!把这个茬给忘了,那就不是张简之和谢叠山了,还得加上一个老丈人王伯厚。

“无耻,简直无耻!”陈老爷恨恨,“谁再说他不学无术,老夫非啐他一脸不可!”

结果,江钲一指赵维,“他自己说的,你去呀!”

“呃。”陈老爷一窘,我倒想,惹不起啊!

瞪了江钲一眼,“添什么乱好好看你的热闹!”

江钲讪讪一笑,你自己非要吹牛,怪我喽看就看,还挺好看的呢。

这事儿别看宁王忽悠的挺欢,可是不好解释。

人家义民来闹也是一片忠心,你解决好了,养济院可以继续办下去。但也不一定能说服这些义民,说服不了还要硬办,就是寒了人心。

可即便是说服了,养济院也办起来,将来要是出了什么问题,还得有人拿出来说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