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宋胆 第96章 国际驰名双标

谢叠山建议张弘范代替伯颜坐镇中军,尤其还是当着伯颜的面说出,确实有点...有点太得罪人了。

且不说伯颜与张弘范蒙汉之别,单是副帅主掌中军,要置主帅于何地

况且,张弘范和伯颜曾经是从属关系,张弘范可以说是伯颜的老部下了。如今本末倒置,岂不是让伯颜颜面尽失

但是,话已经说出来了,伯颜此时不好表态,忽必烈又不能草率驳回,只得顺着谢叠山的话头,往下聊。

“先生安出此计”

只见谢叠山沉吟片刻,“微臣知道,让张将军代替丞相主攻,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可是....可是张将军确实比丞相更为适合。”

忽必烈:“说说看!”

“其因有三:

其一,攻打东瀛重于海战,只要大破东瀛水军,其四岛不过是囊中之物。

而论海战之能,张将军主持水军多年,显然比丞相更为精熟。

其二,张将军于高丽整军两年余,又于两年前与东瀛交过手。对东瀛也好,我军也罢,都更为熟悉。

且微臣听说,东瀛于对马之东、九洲大岛之上,广筑高墙,以抵御大元。

而我军劳师远征,必是苦战。这等局面,更需要一位了解双方底细的将领坐镇中军。

其三,臣以为,中军正面强攻固然是重中之重,可是二十万奇兵绕袭本洲也不容小觑。

且本洲岛上无高墙之阻,我军必能轻易登陆。

到时,水战如何反而不重要,丞相陆战所向无敌之能亦能得到施展,更为适合。

此三点,皆为物尽其用之策,也是不得以而为之。

毕竟,古语云,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万一有什么差池,三攻东瀛而未克,那再图取之可就难了。

还望陛下三思。”

“......”

忽必烈深深地看了谢叠山好久,终是长出一口浊气。

“呼......”把目光对向伯颜,嘴上没说,却是询问伯颜的意见。

其实,叠山先生说的不是什么高深战策,也一点没错。由张弘范主强攻,伯颜奇袭,确实是最好的策略。

但是,现实中不是纸上谈兵,除了战局因素,忽必烈不得不考虑朝堂的稳定。

没把张弘范放在主攻,正是考虑到伯颜的面子,以及蒙古贵族的利益。

没办法,国家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或者说机械,不可能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忽必烈只能折中而取,找到最平衡的手段。

但是,谢叠山这番话等于是把那层窗户纸捅破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叠山先生有一句话抓到了忽必烈的脉门。

那就是,三攻而不克,必是士气大损,再想克之真的不容易了。

那样的后果,是忽必烈承受不起的。

静静地看着伯颜,等于是把皮球踢到了伯颜脚下。

意思是,卿怎么看能不能委屈委屈

这让伯颜怎么办架在那下不来了。

脸色连变,最后做出为国不惜已身的坚毅神情,猛然跪拜。

“臣以为,叠山先生所言甚妙,臣愿为辅,甘心辅佐镇国将军一举克敌!”

忽必烈自然大喜,急忙走下龙座,亲手将伯颜搀扶而起。

“好!好!好啊!!我大元有此丞相!”又看向叠山先生,“还有先生这样的直臣良柬,何愁天下不定!”

最后,君慈臣孝,圆满收场。

只是,伯颜神情复杂地偷瞄了一眼谢叠山,直到辞别皇驾,伯颜其实还在纠结之中,眼神也是阴晴不定。

伯颜是在想,这个事儿,到底要不要怪罪谢叠山

一直到出了宫门,伯颜才有计较。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的,该表的态还是要表的。

遂板起脸色,正要说几句狠话,却不想,谢叠山先有了动作。

只见他向伯颜深施一礼,“微臣在此,且先恭喜丞相了。”

“你!!!!”

伯颜猛的瞪圆眼珠子,不可置信的看着谢叠山。你了半天,却是一名话都没说出来。

二人就这么僵着,过了半晌,伯颜终是气势一弱,苦声一叹:

“先生果然不凡,伯颜佩服!此行,还需先生多多帮持,伯颜与殿上之请一并谢过了!”

说完,伯颜竟长揖汉礼及地,向谢叠山上了个大礼。又作出一个请的手势,意思是,先生先走!

这他娘的简直就是神反转。

那到底为什么呢

其实啊,这就是一个王二麻子想娶李家小娘,两人郎情妾意且父母皆准,唯独媒婆和看热闹的吃瓜大妈说不行的故事。

忽必烈是想让更有经验的张弘范主中军,但是碍于媒婆和吃瓜大妈,只能作罢。

这个媒婆和吃瓜大妈,自然就是蒙古贵族。

因为自大元立国之始到现在,从来没有汉将或者异族将领凌驾于蒙古人之上,统领一军的先例。

涉及到蒙古本族利益,没人愿意开这个头。

而单论此次攻倭,伯颜其实从内心来说,他是愿意让张弘范来主中军,他出奇兵的。

原因很简单,坐镇中军听起来好听,其实就是个特么的费力不讨好的苦力。

顶着九洲岛的沿海高墙,船上不了岸,炮架不出去,拿人命强攻。

况且,就算战事顺利,攻破倭国的沿海防御,伯颜也落不着什么好处啊!

倭国的大多人口,重要城池,包括可劫掠的财富,那都在京都所在的本洲岛上。

九洲岛说好听点那是倭国的门户,说不好听点,那特么就是倭国的雁门关。除了死人,毛都没有。

更重要的是,就算中军攻下九洲,最后的功劳,有奇兵绕海攻下京都大吗

相比之下,哪有奇兵一路舒服

绕到倭国东海岸,没有高墙,没有防御,上岸就是富庶的本岛。顺利的话,可直达镰仓和都京城下。

这两条路让伯颜去选,你说他会选哪条你当伯颜傻啊

可是没办法,他还真就得傻一次,因为这事儿不光是他自己的事儿,还是蒙古人的脸面,不能让汉将压在头上。

况且,朝堂上,汉人臣子怕触碰蒙古人的禁忌而不敢直柬,蒙古臣子更是好处又不落在自己手里,当然怂恿伯颜主攻。

忽必烈又考虑的太多,只能不破这个例。

唯独谢叠山,初到大都,毫无忌讳,也只有他敢说这种话。

刚刚在殿上,伯颜和忽必烈不过就是就坡下驴,既然谢叠山不怕背这个锅,那就这么办了,皆大欢喜呗

而伯颜那番阴晴不定,则是演出来的。

忽必烈明知他是演,但也不说破,更不生气,因为不是演给他这个皇帝的,而是演给蒙古贵族的。

“你们看见了哈,我是不情愿的,你们怪就怪谢叠山不开眼。”

出宫的时候,伯颜的矛盾也是如此。

他不知道如何来应对叠山先生,是继续演下去,装作气愤之状,还是遵从本心,好好谢谢这个老直男。

直到谢叠山意味深长的说出那句,“先恭喜丞相了!”伯颜才明白,这老头儿是真有本事,什么都知道,自己和皇帝的那点心思都在人家的眼皮底下。

那么继续演下去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不如大大方方的谢过先生,日后二人还要一同讨伐倭国,一同共事。

且有这么个大才能的人在身边,若真心帮助,此攻倭国也会顺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