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宋胆 第28章 要无私,要无耻

巴拿马之所以被世人熟知,主要因素,可能还是那条连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的巴拿马运河。

可实际上,这里即使没有运河,也应该被世人铭记。

在地理上,北美大陆在此处渐渐缩紧,只留一条百公里宽的狭长陆桥与南美相连。

加之太平洋与加勒比海亦在此处一分为二,向西可深入太平洋,到达澳洲与东亚;向东则是更近的西非大陆和地中海。乃是一处重要的战略节点。

其实,放弃了肥沃的北美大平原,而选择这里,是赵维挣扎了好久之后才决定的。

原因是,对于只有十七万人的残宋来说,再大、再肥沃的土地也没有太大的意义,耕地的问题只要够用就好。

反正那块地就在那,跑不了的,以后可以随时去占。

但是,巴拿马的优势却是北美所不具备的,首先这里有人。

从美洲历史上来看,巴拿马绝对是一个神奇的所在。

你会发现,它正好处于最开化的印第安族群和最伟大的几个美洲文明的正中心。

就像赵维所说的,向上一点,便是位于后世墨西哥西部的阿兹台克帝国,而神秘的玛雅城邦则占据着墨西哥东部和中美洲的广袤丛林。

加勒比海盗的诞生地就在东边,南面的奇布查人和印加文明是印第安人中最富有和最发达的存在。

而还有一个让赵维坚定地说服相公们来到这里的原因,那就是托尔特克老人说这里几乎没有印第安部落。

玛雅人和奇布查人默契的在此地留出了缓冲带,只是偶尔有奇布查商人穿过大陆桥,带着他们的长布到玛雅城邦,再把橡胶和阿兹台克陶器带回南美,交到印加国王手中。

也就是说,这几乎就是一片无主之地,大宋在此处生根,会省去很多麻烦。

更重要的是,南北美80%的印第安人口就集中在这片区域。

其次,这里有资源。

土豆、玉米皆产于此,天然橡胶也出于这里。

更重要的是,巴拿马再往南一点,便是黄金和白银之乡。

数百年后,白人就是用这里出产的巨量白银,洗劫了大清帝国。

好吧,承认了,赵维这个土鳖之所以选这里和土豆玉米橡胶一点关系都没有,他就是奔着金银来的。

但是赵维不知道,他这个很是小市民的想法却帮大宋避开了一个“巨坑”,就是北美大平原。

很多人觉得,北美大平原的肥沃土地和丰富资源再适合汉人不过。其实那是后世的固化思维,对于这个时代的古人来说,如果真的在那里落户,大宋就彻底凉透了。

因为一千多年前的古人,根本就驾驭不了北美洲的地理环境。

与中原地区大多是东西走向的山川河流不同,北美水系和山脉都是南北走向的。

后世美国东部的阿巴拉锲亚山脉和西部的落基山脉自北而南排列,夏季不会阻挡来自墨西哥湾的水汽北上,形成了无边无际的大平原地势,且土地肥沃适宜耕种。

这种天然优势是华夏地区无法比拟的,看上去让人垂涎三尺。

可惜,也正是南北走向的山川河流,缺少东西向的高山阻挡,导致在冬季北美大平原无力阻挡来自北极的寒冷空气。

一旦冷空气打赢了暖湿气流,立刻就是低温和严寒,很容易有重大自然灾难。

而且,北美东有太平洋,西有大西洋,南有墨西哥湾,差不多三面临海,却缺少像东亚沿海的岛链屏障。

来自海洋的飓风生成后,不会被岛屿削弱就直接登陆北美,危害极大。

这种隔年,最多几年就要来一次的大灾害,对农耕文明来说是致命的、无解的存在。

即使到了千年之后的,美国为了保住大平原农业,也不得不开发出天气控制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飓风走向。

这也是为什么美洲的农业成就大多集中在中南美洲,而北美平原的印第安人却始终以渔猎生存的主要原因。

对于当下的宋人来说,一但踏进大平原,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开始深耕广植,大灾害一来,颗粒无收,那就不是搬家再寻去处的问题了,而是要全部饿死在迁徙的路上。

总之,选择巴拿马是赵维运气好,也是大宋的运气好,瞎猫碰上死耗子了。

但是,赵维有自己的打算,奔着黄白之物就来了,可相公们却是不知道为什么选这么一个地方。

登陆之后,略一勘测便知,陆秀夫连连摇头:“完了,让宁王忽悠了。”

这绝对是一块最蛋疼的地方,乍看之下,有山有水有良田,无一不足。

但是,实在太过零碎了。

简单来说,此地地势形如屋脊,中间是高山林地,越靠近两岸地势越低。

其间地峡河流错落分割,使得林地与良田、湖泊和高山都揉杂一处,很难寻得能容纳十几万人耕种生息之所。

这使得被宁王三问无言的张、江、陆等相公们在海上痛定思痛,研究了整整一个多月的发展方略彻底泡汤。

没办法,大宋军民只得像在西雅图一样,暂时在海岸扎下营寨。

相公们连日议事,以求早日拿出方略。

对此,赵维是举双手赞成的。

至少这股精气神儿值得赞赏,否则就真成逃难的了。

这一日,赵与珞难得清闲,把赵维叫到自己帐中用晚饭。

饭桌上,聊起朝中议政,赵维一听便有些愤愤不平。

“他妈的!陈宜中那老王八蛋别把某家惹急了,早晚找回这个场子。”

按理说,无论爵位,还是这一路的贡献,赵维是肯定有资格参加议事的。

但是,陈宜中说了,有他没我。于是,为了照顾陈相公的情绪,杨太后只得牺牲赵维,让他自己作去了。

而且给了特权,别人不能随意出营,但赵维可以。而且出入自由,无需报备。

赵与珞听了儿子的混蛋话,少见的没有斥责,软言道:“陈与权心思还是为国的。”

好吧,成王对陈宜中也颇有微词。只不过,只凭他能抛下妻女,陪着皇驾远走美洲这一点,那些小瑕疵能不提就不提了。

嘱咐赵维:“寻个机会,与陈与权说些好话,他也非心胸狭小之人。”

赵维摆手,“别!你是我亲爹。让我给陈宜中说软话下辈子吧!”

不提那老倌儿,“对了,朝议可有章程”

赵与珞点头,“今日刚刚定下。”

“哦”赵维一听,登时来了精神,“什么章程”

赵与珞道,“之前不是说过,要集中技匠统一治户吗”

“嗯。”赵维应着。

之前的方略确实是这么回事儿。说白了,就是集中力量干大事,把带来的匠人统一管理,储备军械。其余百姓与军队合而为一,合力垦耕。

但是,巴拿马这个地方显然不太适合,这才有了变数。

“现在自然不同,陆相与江殿帅主张因地制宜。除了御前保留三万常兵,造船、军械诸务工匠留中统领之外,其余兵卒与百姓计十三万人,分成两百余支散队,各寻宜耕宜林之地,建立军屯。”

“军屯”赵维恍然。心说,相公果然还是相公,终还是有法子的。

其实之前,他是不知道巴拿马这片地方这么零碎的,来了之后也很为难,这里就不利于集体发力。

分割军屯,确实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这样一来,十几万人分割成若干小集体,各处开花,建立营地,便可因地而为了,解决了地势零碎的难题。

比如,有的地方适合砍伐林木,那就主攻采伐;有的地方适宜耕作,那就只种粮。所有产出则交由朝廷配给。

这样,既能保证十几万人的生活,又可最大限度的节流盈余,为将来囤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