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原来他们都是我徒弟 第三百三十五章 开端

要不然光凭傅天仇一个罪臣的身份,有什么资格直接上书。

要是以前,崇帝肯定会先训斥几人一番,然后再有一些波折后,才会看奏章。

但经历了昨夜的事情,他隐隐觉得,这可能和国师有关。

果然拿上奏章后,就看到了满篇对国师的控诉。

奏章上更是直接说国师乃是妖魔所化,其山庄就是妖魔巢穴。

此时以国师为首的众妖魔已经被一个修为高深之高人所斩杀,尸体就在山庄之中。

不止如此,山庄之中还有许多遭了国师毒手的失踪官员的尸体。

崇帝看后,脸色连连变化。

他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还是被奏章中的内容震到了。

此时他的心情,复杂无比。

一个是想到了那城隍说的,他放下错,就要放弃皇位,不然就会连累大明。

一个就是想到了此时的朝廷之中,就有许多国师的党羽。

这一次,不管是个什么情况,大明朝堂,注定是要大乱了。

还好崇帝虽然无能,但倒也不是完全的昏聩。

想到大明的处境,还是压住了复杂的心情,决定先调查清楚。

于是他不动声色的先退朝,然后派人去国师山庄调查。

带队的近卫统领带人到达山庄后,就被里面的情景吓到了,立马回报崇帝。

崇帝接到消息后,头一晕,无力的坐在书房的椅子上。

他心思百转,想到了很多。

然后恶狠狠道,“给朕抓,全都抓起来,凌迟处死……”

崇帝什么都不行,推卸责任那可是一流。

一直以来逐渐糜烂的局势和战局,他就从来不会反省,是因为他骚操作,而是认为乃是那些官员根本和他不是一条心的原因。

那国师,可是他一手提拔,信任有加,此时却只想着是那些宦官与国师勾结,蒙蔽于他,才会让他放下大错。

一时间,朝堂之上风云色变,许多官员和宦官遭了秧。

而傅天仇因为揭露国师真面目有功,不止被官复原职,更是得了许多赏赐。

左千户也因为这事升任锦衣卫正四品指挥佥事一职。

不过反倒是这次立了最大功劳的燕赤霞,却连一点好处没捞到,甚至崇帝都没有召见他。

京城一间客栈之中,正在修养的宁采臣和知秋一叶为燕赤霞感到不值和愤愤不平。

宁采臣道,“燕大侠,我早就说了,这朝廷之事复杂得很,根本不值得大侠这种高人为之效力……”

知秋一叶道,“就是,燕大侠,还是和我等游历天下,斩妖除魔来的痛快啊……”

燕赤霞到是满不在乎道,“既然是修行之道,哪里有那么容易的,现在只能说是时机还不到,等等就是了。”

宁采臣和知秋一叶暗自摇头,只觉燕赤霞已经不是原本那个潇洒自由的燕赤霞了,只觉好生可惜。

他们却不知道各人有各人的道路,这就是燕赤霞得了那位上神指点后选择的道路。

这条路也许难走,但起码能够看到前路。

不像传统的修行之道,正常的仙路已经被堵死,只有转修鬼道才能成仙。

但燕赤霞对于鬼仙并没有兴趣,宁愿去搏一搏气运功德成仙这条路。

宁采臣是个凡人,知秋一叶又境界太低,当然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这时傅天仇来到了客栈之中。

此时的傅天仇不止官复原职,俨然还成为了崇帝的心腹,意气风发。

他此次来,就是来安慰燕赤霞的。

傅天仇多年为官,当然知道崇帝为何会不召见这次除掉妖魔国师的最大功臣。

是因为崇帝已经对这些修士术士,产生了怀疑和抵触感。

也是崇帝不想承认自己放错的表现。

他此时大肆收拾和国师有瓜葛的各种官员和宦官,将妖魔入朝堂的事,完全推给了和国师关系最好的几个大宦官。

此时朝堂之上,原本平衡的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的平衡已经被打破。

作为文官集团一员的傅天仇当然是高兴的。

在他看来大明此时的政局如此糜烂,宦官集团把持朝政就是最大的原因。

此时借着收拾国师残党,崇帝将宦官集团几乎也一并收拾了,对文官集团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喜讯。

崇帝也以为自己这次的处置方法乃是英明神武,乘机剔除了一个尾大不掉的毒瘤。

却不知,这却越发的加速了大明的崩溃。

乘机清理贪腐的大宦官是没错,但崇帝却忘记了,宦官集团,就算位高权重,说到底还是要依附皇室而存在。

而文官集团则完全不同,不止党派林立内斗不休,最主要还是此时已经对大明没有了多少归属感。

说到底就是此时的文官集团,大多数都只想着争权夺利,甚至改朝换代了他们也不大在乎。

最明显的就是国库税收问题。

宦官集团主张的是加重富人税收,保证国库充实,用来抵御外敌。

而文官集团却一直叫嚷着减轻富人税收,转头对穷人收税。

他们这么做,当然是为了拉拢各地富豪了。

但在这个糜烂的时代,穷人哪里会有税让你收。

税收不上来,国库就会空虚,那战也就不用打了,大明也就直接完蛋了。

当然,文官集团里也有真正两袖清风的好官,比如傅天仇。

但是这样的好官,已经是极少数。

而且傅天仇这种文官,说白了都有些理想主义,这才会轻易就被人陷害,差点被砍了脑袋。

所以想要靠傅天仇这些少数好官来维持大明不倒,基本也已经不可能。

而根本没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傅天仇,此时正在客栈里意气风发的和燕赤霞展望着未来。

“圣上以前是受到了国师和奸宦蒙蔽,此时圣上已经意识到问题,开始清理奸宦,励精图治,正是我等大展拳脚之时。燕大侠一定不要走,圣上此时只是生怕国师之事还没有处理干净,就将大侠召进宫中,会引起一些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