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与你错过即一生 第一百一十九章 冰棍凉粉的情怀

回家的日子里,王小语又对往后的人生重新思考了一遍。

她还是更想坚持当初的梦想,工作赚钱,去支教。

虽然这个梦想一直没有跟父母说过,父母也从来都没有给过她太大的压力,除了给弟弟生活费,王小语每个月都努力存钱,和罗宁一样,她们只想赚到更多的钱,去跟家里人分担,去让生活变的更好。

只是罗宁已经没有了那些所谓的梦想,她只想给父母买过一套房子,让母亲每天陪父亲到外面透气能不用爬楼梯。

罗宁从大学开始就一直还能努力,但是她有时候也感觉很力不从心。

王小语不想变动工作,但是让她苦恼的是,黄宇是她的男朋友还是她的上级。

小镇的夜晚,寂静极了。

母亲和父亲在看电视,王小语坐在书桌前看手机。

听着客厅传来的广告声,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年那些电视剧的味道似乎不曾改变过,而且爸妈竟然能一直都看那个台。

那个台的节目换成什么就看什么,电视剧稳稳当当的从第一集追到大结局,再来一部新的也一如既往热忱的追剧……

王小语在跟罗宁聊天,有时候翻着工作群的消息,似乎一直都没有人找她,她大概知道是黄宇替她扛下了她的工作。

凯文发消息给她了,问她最近有没有时间,王小语说现在在老家,凯文有点遗憾,因为他想周末叫上她一起去做义工的。

王小语跟罗宁说起回家乡教书的事情,罗宁也有那样的想法,她也想回家里工作了。

罗宁说:“回家意味着,工资低,也够安逸。”

王小语说:“回来确实也能陪陪父母啊,不过回来真的该考虑结婚的事情了。因为早点结还是晚点结,结果都一样是要结婚。我去你家,你爸妈还问我有没有跟人家聊啊你,给你介绍的对象。”

“几乎没有聊,也没什么时间聊,也没什么感觉可聊,我就让爸妈高兴一下算了,其实介绍对象那些我也不想去见面。最近我爸妈也着急了。其实我也没多大年纪啊……”

“我妈看见我带男朋友回来,也算放心了。问题是这男朋友我都还不想认……唉,小时候写作业难,长大后谈恋爱难,人生真不知道为了什么。”

罗宁边敲着键盘摇摇头叹息道:“有一群人为你守望着啊,人不是为自己而活的……别沮丧了!”

“有时候知道是那么一回事,要认真生活,要创造价值,要热爱这个世界,要充满正能量,要积极向上,但真的会偶尔抱怨一下,有时候也会很消极和沮丧。内心好不容易攒的那点阳光总是能因为一点点灰暗就消耗殆尽了……”

和罗宁聊到深夜,第二天清晨,阳台的那一盆九点半静悄悄的开着,王小语急急忙忙的起床,去书桌前翻找着扎头发的黑色橡皮筋,不小心碰到笔筒,曾经用过的那些铅笔和圆珠笔洒落一地,王小语蹲下来捡东西,捡起那个可爱的粉红色的橡皮擦,她想起梁森,是他给她的。

橡皮擦竟然还散发着跟当年一模一样的茉莉花香味。

王小语犹豫了一下,把橡皮擦塞回了笔筒里。

对于梁森,那些欢喜她已经忘的很彻底,只剩下了关于青春的怀念。

无论梁森经历过什么不幸,现在过的好或者不好,她都深深的祝福他会越来越好,只是他们已经是两个各自行走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上的人了。

所以无论是否有清吧的那次相遇,王小语都不会放不下这个曾经深深喜欢着的男孩,有些人喜欢过就好,不会再重新喜欢一遍。

“能在茫茫人海相遇,或许真的是缘分,缘分就是那样,没必要强求什么,也不能奢望什么,希望这个小子走上自己的光明大道就行。而我,我想依旧过的平凡无奇也没什么关系……感情这种东西,都顺其自然吧,无论是他还是黄宇……”

王小语拿起用了快十年的那面镜子,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她苦笑一声,头发蓬乱,脸色暗黄,她觉得自己不像一个20多岁的女孩,似乎岁月已经提前把沧桑降临到她头上。

母亲喊着:“小语,起来了吗吃饭了!”

这声音也是十年如一日。

“我不饿,你们先吃!”

其实更多的时候,王小语都是在父母吃了饭很久以后才随意的吃点,上学时一个人坐在饭桌前,匆忙的吃上几口,如果有同学约好一起去玩,连碗都会来不及收拾,就出门了。

母亲总会在她回来时说:“你吃饭了不盖好饭菜,有苍蝇的!”

“反正苍蝇和蟑螂那些也是我们养的嘛,给它们吃多点有什么关系”

在王小语无赖的笑声中,母亲也会无奈的笑着没法继续说下去。

“妈!为什么市场那个包子铺不做了”

“包子铺的老板生病了,两兄弟吵着分家,因为分家的事情,还打起来了,大哥就不做了,出去打工了。现在包子铺给别人开鞋店了。”

“那包子铺老板呢”

“还在床上躺着。他儿子送他回老家住了。听说活不久了!”

“啊那他俩儿子都不孝顺吗”

“唉……不知道人家,家事不好说。”

王小语看到曾经开了十几年的包子铺换成了鞋店,她上学时每天都去买两个包子吃,包子铺的老板和蔼可亲,有时候会另外送一个馒头给她吃,有时候会送一杯豆浆给她喝,他知道她是谁家女儿,住哪条街,其实来买包子也不顺路,但是王小语每天早上都路过他门口买包子。

王小语拒绝说她会吃不完的,老板笑呵呵的说:“没事没事,拿去学校分给同学吃吧!”

“叔,我同学他们都在学校吃早餐呢!我就在外面吃包子,吃包子多省事啊,节约时间又不用洗手洗筷子和碗”

“你要学习,需要动脑子,吃多点好的补充营养,早上有没有喝牛奶别总吃包子了!”

“叔,喝牛奶也不会变聪明到哪里去,放心好了,学习我会很用功的!”

从回忆中走出来,王小语伤感的问:“妈,为什么好人总是没好报……”

此时此刻,她还像小时候站在楼顶那样,天真的问父母,为什么星星会发亮……

相比于星星为什么会发亮,或许母亲更难回答那个问题……

“唉……”

母亲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她知道单纯善良的王小语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所以母亲也不想跟她过多的讲述那些伤心的事情。

“妈,我到外面溜溜,你去不去”

王小语换了衣服,她要到集市上逛逛了。

来到小镇最热闹的地方,那些店铺还是老样子,装修的风格都是古老而笨拙的,但她就是喜欢。

门上一块大字招牌,门口的空地还能摆点什么就尽量摆点什么……

王小语又不知不觉的走到了糖水店前。

如今,她已不知道该点一碗什么样的糖水喝……

或许是小时候吃过的东西太少太单一,每次总会觉得糖水店的东西都很可口很美味很诱人。

但无论如何,糖水还是记忆中的那碗分量最足,口感最好。

只是坐在店里的再也不是那位会谈吉他,喜欢穿海军服和讲故事的老人。

“为什么长大以后,总是会怀念小时候遇见的人和事,大概是因为,因为小时候见识的太少,去的地方都不多也不远,才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吸引人,一切都是那么的有趣,所以那些都深深的刻在了脑海中。长大以后,走的路越多越远,见的越多越杂,再也不会觉得生活会有什么惊喜,很多事情都很无趣,很多人都只不过是利益关系,只有在孩提时代,大人们才会对一个孩子讲述那些最真情的故事。”

站在糖水店门口,王小语并没有再进去坐坐。

她很快就朝着另一条走去了。那条街大部分是卖农具的,在那里似乎很难感受到现代化的气息,那条街还有一些很老的房子,屋顶呈黑色的瓦房。

有时候瓦房前坐着一位腰都要垂到地上的老太太,守着摊上的东西,不过是一些简单的农具,如锄头和铁锹镰刀罢了。

因为那里很少人走,除了去买农具的农民,王小语很喜欢走在那条街上的感觉。

初中的班主任家也在街上,他们家是开副食店的。

在王小语的家乡,有一种副食店都在卖的食品,黑凉粉。

而这种食品就是出自家乡的龙头企业宇峰食品有限公司。

王小语大学毕业时曾经投过简历到这家公司,最后她并没有去面试。

因为这家企业是林斌的爷爷创下的。

王小语叫罗宁回家工作的话可以到宇峰试试,罗宁也知道那是林斌家的公司,她能理解王小语当初为什么没去面试,林斌一直喜欢她,她一直也拒绝了。

这几年家乡的发展稍微好了一些,县城周边也有了很多工厂,小镇上也有一些小作坊。

王小语最想去的是宇峰,那时候宇峰的黑凉粉还没有打开广东市场,王小语想着要去宇峰做业务员的,因为她很想把家乡的东西带出去,这才是她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大学毕业时她就想回来上班,除了去宇峰她也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

可惜在那里会遇见林斌,她果断的放弃了。

黄宇也知道自己心心念念的女孩,说不定哪天也会果断的放弃他离他而去,因为王小语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了,即使整日迷迷糊糊,但她并不会轻易迷路,在爱情里她也有自己的方向。

宇峰食品在家乡是很有影响力的,林斌的爷爷创业时还很年轻,他回到乡下,去农田和山上寻找几种植物,可以入药的,自己亲自实验熬制黑凉粉的原材料。

黑凉粉是当地人喜爱的美食,大街小巷都有小摊贩在卖。

王小语对黑凉粉也情有独钟。

小时候的夏天,奶奶也会煮给她吃。

那时候没有冰箱,黑凉粉冰过了会更好吃。

村里每天都会有收破烂的人,收破烂的大叔骑着自行车,两边驮着大箩筐装破烂,他们会带一些小零食来卖,那时候,收破烂的简直就是村里最受欢迎的人。

夏天一到,自行车尾巴就放一个箱子,里面装有冰棍。那时候的冰棍就是单纯的冰棍,奶白色的,拿出来放几分钟就会融化水不停的滴落,因为太硬咬一口嘎吱嘎吱脆,牙都软……

奶奶做好了凉粉,王小语和小伙伴们就是盼着收破烂的快点来,只要收破烂的大叔手里摇晃着破浪鼓似的一个物件,就能远远听见那一阵阵清脆悦耳的声音。

王小语和邻居家的孩子们就会先跑出去在村里的大榕树下守着,因为那是收破烂的人一定会停留的地方。

一毛钱一根的冰棍,买了几根,回家就放到一盆黑凉粉里,等冰棍悄悄融化,黑凉粉自然就都冰凉了。

那时候的黑凉粉也是买宇峰的,凉粉草是熬制黑凉粉的主要材料。

宇峰食品厂在另一个小镇上,那个镇的周边都种植凉粉草,宇峰会去收购。

凉粉草和几种草药熬制出来的灰经过层层加工筛选,就制成了黑凉粉的原材料,将它做成直接食用的成品,需要准备开水,再将黑凉粉的原材料按比例放水调好,放进开水中煮开,放凉以后黑凉粉就会呈凝固状,加糖就能食用了。

王小语去买了几包,准备带去煮给罗宁吃。

她提回家就跟母亲说:“妈,现在这个包装比以前漂亮很多!小时候那种包装什么时候换的”

“小语,你买那么多干嘛呢”

王小语回到家,看到母亲又在厨房里忙,就是不知道在忙什么。

“妈,不用煮那么多饭,我吃不了那么多。你平时煮就多少就行了。”

王小语回来这几天都看到锅里剩很多饭。

“你突然一回来有点乱了,不知道煮多少米好,平时煮习惯了两个人的,吃不完拿去喂鸡鸭吧!”

或许真的是每一位妈妈都会面临这样的困扰吧……

“妈,我回来也不至于吃那么多吧,煮稍微多一点点不就好了”

“多又多了,少又少了,多了还能喂鸡鸭,少了就不够吃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