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横明 第572章 大事三件

开始的几个月,人们都以为他们是在打掩护,但是将近一年时间过去,人们发现,那些人仍旧是在热火朝天的办着扫盲班。

这样的情况,让地方官们松一口气,渐渐的回复到以前的状态。

管它是税官还是教务官呢,反正查税的那些人,顶多也只有一年锐气,一年之后,他们已经习惯于扫盲和其他的工作,恐早就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忘记的一干二净。

此类思潮的泛滥下,人们似乎都忘记,朝廷还有个监税司,而监税司下边,还有一堆税官。

他们还以为,那些税官们不过就是换个名义,在民间当扫盲教员。

税是个十分庞大的事情,稍微有些能力不足,就会将此事弄巧成拙,那时候,全国的税收都有可能乱套。

“要动,就快些,让那些人都以为,我们今年不可能动用监税。”

在这一点上,祖孙俩保持着相当的乐趣,越是下边人觉得不可能的时候,越是要有大动作,只有这样,才能将事情尽可能的办成功。

如果是正儿八经的昭告天下之后再行动,事情会打上不知道多少借口,到最后难以成行。越是这样的节骨眼,越是保持能让人们出其不意,才有可能看到事情的真相。

“好,既然咱们都达成一致,我就和陛下说此事,早日争取开工,早日完成!”

原来按照方书安的计划,是要连同官绅一体纳粮的事情提出来,但是经过思考,还是想着在监察完成之后再进行。

那时候,他们手上的资料基本是最接近现实际情况,在其基础上,下一步的改革更加方便开展。

监税司是他们的重中之重,官绅一体纳粮简直就是下一阶段的发动机。改成那般税制,能多出来多少银子,方书安不知道。但是整体办税效率,将会大幅度提高。

“官绅一体纳粮就是第三个事情么”方书安想了想,刚才的事情,监税司动手是一个,而官绅一体纳粮就是另外一个事情。

果然,老方摇摇头,“非也,那件事你知道还没有时间去执行,所以是另一件事情。”

方书安颇为无奈,他一个六品官,现在很多时候都要充当爷爷的顾问啊。难道是传说中的院外实力

那样看起来,似乎是自己亏了,用一个六品官员的俸禄,帮着朝廷拿着内阁等一品大员的主意。

不用学会算账,是一个小孩子都能感觉出来,那些事情是亏本的买卖。

“西北主将,你可有合适的人选”

“啊”

刚刚还在心里说,自己是院外内阁,现在看的话,还真没有胡说八道。你看看,一个统军大将的职位,都要咨询他的意见,这究竟是要闹哪样

“爷爷,此事也要我出主意么……”方书安长出一口凉气。

“也不是,主要是我想听听你的意见,陛下也没有特别好的人选,让我找到合适。”

“这……”

方书安也陷入沉思当中,他对大明官员的了解,还没有到十分熟悉的程度。

其实最合适人选,他有,就是熊廷弼。

只是,于理来说,有些亏。

毕竟他已经节制过二十万大军,现在再带着两万三大军出去,多少有点大材小用的意思。

而且,泰昌又打算重用,短时间内,确实没有出去的档期。

熊大不算,还有什么人合适

“爷爷,李怀信如何由他统领军队。”

“李怀信此时他还在辽东作战,孙承宗是否愿意放人都说不定。”老方想想,辽东有三人,有了他们,才能成功拿下。

熊廷弼现在已经回到朝廷,而李怀信和贺世贤仍旧在辽东统兵。

也是正是因为这两个在辽东真正带兵的将军在,所以朝廷才十分放心,

“爷爷,李怀信是能攻的矛啊,如今孙大人在辽东休养生息,巩固现有的地盘,那可不是李总兵喜欢的事情。再说有贺将军在,定然没有问题。其他经历过战争的将领们,也该向上提拔了。”

李怀信作为一个代理总兵,是时候扶正了,而贺世贤是副总兵,也应该官升一级。

那样,西北作战就有了指挥大将。

有李怀信在,朝廷那是一百个放心,他在屡次和建奴的作战当中都能够不落下风,更不要说和西北那些蒙古部落的作战,如果拿不下,只能说明……

那恐怕就是上天的意思了,李怀信还没有锤不开的城门,至于和蒙古人在草原上追逐,他在和黄太吉捉迷藏的一年多时间,早已经习惯火器和新式火枪与骑兵的搭配,可以说解决他们简直是轻松的紧。

“好吧,带兵的武将有了,那么文臣呢总要有一个吧。”明制虽然不和宋制一样,但是一文一武的搭配还是常事。

“文官的话,就地挑选可好”方书安说到,

“就地挑选那也不是不可以,陕西布政使高第,是个能臣。”老方想了想,说出一个名字。

高第

此人方书安还有些印象,历史长河中,能留下定名的布政使可不算多。当年他也是经略蓟辽,打过胜仗还被陷害的人物。

这样的能臣,自然要用。

“爷爷能想到的人选,那自然是极好的。”方书安顺便也夸了一边爷爷。

“好啊,你个孙子,油嘴滑舌的本事也是厉害,那就先这样,等我向陛下奏明。”

“嗯……爷爷,我突然想到另一个事情,熊大人是要入阁,还是会做六部的主官朝廷一直没说法,应该怎么办”

熊廷弼的去处,现在是个问题。

“嗯……容我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