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第144章 大清兵入塞、姜泻里死难、宋玫殉节(附张瑶)

大清兵入塞

崇祯十三年庚辰年(公元1640年)三月,清军抵达义州。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三月二十一日丙申,清军大规模入侵长城以内,祖大寿联合诸军在锦州抵御。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十一月,清军再次大规模入侵。二十四日庚寅,清军攻入蓟州。闰十一月壬寅,进攻河间。次日分兵向临清、霸州进发,佥事赵辉在此战中阵亡。初九乙巳,清军进入文安。初十丙午,清军自青县前往长芦。十二日戊申,清军攻占临清。十六日壬子,清军先后攻入阜城、景州。十八日甲寅,清军攻克河间,参议赵珽、知府颜允绍、知县陈三接于此战中牺牲。二十二日戊午,清军攻打东昌,刘泽清率军抵御,清军转而西进。二十五日辛酉,清军自临清分兵五路攻打各郡县。十二月初九甲戌,清军攻入沭阳。初十乙亥,清军占领沂州、丰县,杀害知县刘光先。戊寅日,攻破蒙阴、泗水、邹县。十二月二日丁卯,清军自长垣进军曹州、濮州,另一支军队抵达青州,攻占临淄,知县文昌时带领全署官员自焚殉职。崇祯十六年二月(公元1643年),清军进入登莱,驻扎三月后攻入顺德,杀死知府言孔嘉。

姜泻里死难

姜泻里,字尔岷,别号汉洲,是山东莱阳人,给事中姜采和行人司官员姜垓的父亲。关中的文翔凤(号太青先生)在担任莱阳令时,独独欣赏姜泻里的文章,将他置于首位,但他长久以来未能得到赏识。天启末年,当权宦官建祠堂时,趋炎附势者蜂拥而至,姜泻里却敢于直言,因此声名鹊起,有关部门甚至一度追查他的踪迹。姜泻里急忙带着家人隐居山中,改名换姓,以农耕佣工为生。

崇祯辛未年(公元1641年),其子姜采考中进士,出任真州知州。庚辰年,次子姜垓亦高中进士。姜泻里曾对旧识说:“世道纷乱如沧海横流,我担心我们想要长久守在故乡的土地上,恐怕也不可得。”不久,清军逼近莱城,姜泻里发射炮弹击中清军统帅,迫使清军暂时撤退。然而,清军在夜间突袭莱城,姜泻里率家丁在街巷中奋勇抵抗,手臂中刀被俘。清军索要金银财宝赎身,姜泻里回答说:“我儿为官清廉,闻名天下,我深受国家恩泽,宁死也不愿卑躬屈膝乞命。”于是壮烈牺牲,时年六十一岁。小儿子姜坡从城东赶至,抱住父亲遗体痛骂敌人,也被俘。当晚他放火烧毁敌军营帐,清军统帅察觉后将他肢解杀害。姜泻里的姐妹们也都相继赴难。

消息传来后,给事中姜采因直言进谏而被囚禁狱中,姜垓口喷鲜血,悲痛上书朝廷,恳求释放姜采治理父亲丧事。姜采出狱后回乡料理丧事,皇帝下诏表彰姜家“一门义烈”,命阁臣商议给予优厚的丧葬待遇,并指令史官黄道周为姜泻里撰写墓志铭。

对于那些怀有残暴不仁的刀锯之心的人来说,即使面临雷霆之威也不会改变其恶行;而对于那些有着坚贞不屈的松柏之志的人来说,风雨再大也无法动摇其信念。姜氏父子就是这样的人。

宋玫殉节(附张瑶)

宋玫,字文玉,号九青,出身于山东莱阳。其父宋继登,曾任按察副使一职,以廉洁能干着称。宋玫在天启乙丑年(公元1625年)考中进士,初任柘城县令,不久调任杞县县令,因其政绩卓着,与开封司理张瑶一同在选拔考核中脱颖而出,被任命为吏科给事中。他上奏直言,态度严肃认真,后因遭逢父丧而离职归乡,守丧期满后又重新在朝廷任职。

崇祯丙子年(公元1636年),宋玫与吴伟业共同主持湖广地区的科举考试,选拔出万曰吉、周寿朋、黄正色、黄文旦等人才,随后晋升为刑科都给事中,转任太常卿,又由大理寺升迁至少司空。崇祯壬午年(公元1642年)参与选拔内阁宰辅大臣,宋玫与蒋德璟、黄景昉、吴甡、房可壮、张王谟一同被推荐给皇帝。然而,由于在召对时未能符合圣意,又遭到流言蜚语中伤,皇帝怀疑他们结党营私,将宋玫与房可壮、张王谟三人下狱,并被革职遣返家乡。

不久,清军入侵,东部省份动荡不安,宋玫与同族吏部官员应亨等人积极筹划防御事宜,全力以赴。当莱阳城最终陷落时,宋玫与应亨被捆绑在一起,遭受严刑拷打,遍体鳞伤,但宋玫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

张瑶,同样来自山东,是一位进士,任开封府推官。适逢登州发生兵变,城池失守,张瑶被捕。他奋力以石块反击,最终遇害。他的妻子及四个儿子,全部投井自尽。

同年,还有大名副使朱廷焕,山东籍进士。当李自成的部将刘宗敏让他们投降的传令到来时,朱廷焕愤怒之下将令牌击碎,与当地士绅一同分守城门。不久贼军围城进攻,朱廷焕被捕后仍不屈服,贼军将其绑在桅杆上处决。此外,寿光知县李耿,顺天府进士,也在城破之时被杀。

宋玫年轻时便身居高位,担任要职,声名显赫,然而最终却以身殉国。给了犄角却又拿去了牙齿,造物主似乎总在人的命运中留下许多缺憾。然而,他们舍生取义,其高尚节操永载史册,可见上天对其的厚待之处,也是独步千古。

译者注:1.原文中的“南宫”,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南闱”,即江南贡院,因其位于皇宫之南而得名。“举南宫”往往被用来代指通过江南贡院举行的科举考试,尤其是殿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