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玩我呢?新手任务是长平之战? 第101章 楚幽王

当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虽然让秦国为后世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可也是秦朝败亡的重要原因。

因为,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让秦国失去了大量的人心。

秦始皇进行的这些行为,是可以看做是一项改革的。

而只要是改革,势必会触及既得利益者的蛋糕。

比如说,车同轨,那么便是要求全天下的马车,都使用一样的轨距。

可春秋战国数百年时间,各个诸侯国使用的轨距并不相同。

比如说,秦国马车的轨距是七尺五,而赵国的便可能是八尺。

当要求使用统一的轨距以后,那么便意味着,原先赵国地区的马车轨距 需要进行更换。

别看更换轨距好像只是减少或者增加马车车轨之间的距离,但是实际上,却是改变整辆马车的结构。

毕竟,轨距增加了,马车肯定要进行相应的改变。

而在古代,马车属于绝对的奢侈品。

毕竟,那时候的马车,完全属于纯手工打造,而手工打造,不管在什么时代,都代表着价格高。

更换轨距便相当于更换马车。

这就好像,你原先有一辆车,使用的好好的,突然有一天,国家要你把车换一下。

而换车的钱,你要自己负担,你会不会在心里骂娘

再比如,书同文,虽然方便了沟通什么的,但是,这就相当于,要原先六国的文化分子,重新学习文字。

你本硕连读十几年,突然要你重新来过,你会高兴吗

而度量衡,货币的统一,又会让老百姓不开心。

毕竟,突然使用统一的度量衡和货币,就相当于在现代社会,让中国的老百姓使用英镑,用磅做为称量单位。

搁你你有没有意见

可以说,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的政策,得罪的不单单只是贵族,商人,士族,还有底层的老百姓。

这相当于,秦始皇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个遍。

所以说,秦朝不得人心,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弄得。

毕竟,这些确确实实影响到了所有人。

但是,不可否认,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让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容易和频繁。

同时,还增加了不同地区人民的认同感。

如果秦朝不是只存在了十五年,而是可以存在五十年,那么,或许历史上,对于秦朝的风评便会两极反转。

但是可惜的是,秦朝作为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根本没有可以参考的对象。

只能成为后来者避雷的存在。

而且,秦始皇创造的帝国不但让人一直在探索,关于秦始皇本身,也是有众多谜团。

比如说,秦始皇为什么没有立皇后呀,以及一直以来,都有人说的,秦始皇的出身。

很多人都认为,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

在安逸看来,这种说法,完全就是太监谈恋爱——无稽之谈。

首先,嬴异人是不是傻子秦国宗室是不是傻瓜

显然不是,吕不韦是什么身份,商人。

在中国古代,商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士农工商,可不是说说而已。

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人可以说几乎和罪犯相差无几。

南征百越的数十万秦军,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商人,罪犯,赘婿,六国战俘。

可以看出,在战国时期,商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

所以,在吕不韦刚刚抵达秦国的时候,吕不韦可以说,根本没有影响秦国高层的能力。

要说秦始皇的出身问题,和楚国的楚幽王相比,根本比不上。

楚幽王,楚考烈王的“儿子”。

当然,这仅仅只是表面情况,实际上,楚幽王并不是楚考烈王的儿子,而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儿子。

楚幽王的母亲,是楚国权臣李原的妹妹。

因为李原把自己妹妹献给了黄歇,然后李原妹妹怀孕了。

在当时,楚考烈王在位时间良久年,可一直子嗣不兴,尽管后宫纳了不少, 可儿子没几个。

在古代,儿子少可是大问题,尤其是君王儿子少,是一件大事。

小则让君王自己颜面无存,大则引发国家动荡。

而在自己妹妹怀孕以后,李原便建议黄歇把自己妹妹献给楚考烈王。

于是,黄歇照办,李原妹妹便以有孕之身,被楚考烈王纳入后宫。

随后便生下了楚幽王。

在楚考烈王死后,楚幽王成为了楚国的王。

可以说,相比于楚幽王,秦始皇根本比不上。

毕竟,秦始皇是吕不韦儿子这件事情,根本没有定论。

而楚幽王是黄歇儿子这件事,却是有记录的。

当然,有有一直说法,是楚幽王是黄歇儿子,是楚哀王放出的谣言,为的是名正言顺夺了楚幽王的位置。

可是,秦始皇是吕不韦儿子这种谣言,和楚考烈王替黄歇养儿子这两件事,那个有名

自然是秦始皇是吕不韦儿子这件事有名。

为什么

因为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相比于楚考烈王的事,人们更拥有讨论秦始皇的花边新闻。

就好像现代社会,明星的一些事情,肯定比普通人发生的事情引人注目。

正是因为秦始皇的特殊地位,造成了人们的过度关注,便希望把一些离奇的事情,强加在其身上。

总体上,安逸对于秦始皇还是正面多过于负面的。

……

“我大秦意欲一统天下,结束诸国数百年的战乱。”

“让我大秦的百姓,六国的百姓 再无战争之痛,再无互相攻伐之事。”

“要天下的所有百姓窗前,我大秦的明月,都将普照。”

“我大秦一统天下的脚步不会停止。”

“我大秦的将士们,你们愿意为大秦,为天下百姓,打下一个安宁的未来吗”

“愿意,愿意……”

“我大秦的锐士们,出征……”

“大秦万年,君上万年,大秦万年 君上万年……”

公元前223年。

秦国再次发兵攻打楚国。

此次,秦将王翦,领兵六十万,对楚国发动了进攻。

六十万秦军开始浩浩荡荡南下。

而六十万秦军的第一个目标,便是占据郢陈的熊启。

熊启在反叛以后,便占据郢陈,召集周边楚人,聚集力量。

同时,不断的加固郢陈的城防,并且储备粮食物资。

以应对秦国的进攻。

而秦国要想灭亡楚国,郢陈同样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