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我只想安静地抄书啊 第362章 留低思忆片段,不经意

来到第二段彩蛋。

终于,温欣然和林河再次见面了。

那是一次偶遇,林河和鬼脸乐队受邀去一家新开业的酒吧表演。

温欣然则作为学生会的外联部干事,去那家酒吧期望谈下一笔赞助。

虽然林河戴着鬼脸面具,但温欣然还是认出了他,露出微笑,林河也对她微微点头致意。

贴吧里的评价,说他们含情脉脉地对望。

杨立奇却觉得,那未必是含情脉脉。

而是欲舍难离,心潮起伏,而心情复杂。

而且仔细看,这次相逢确实应该是在段天后加入鬼脸乐队之前。

终于,进度条走到了最后。

杨立奇还有意犹未尽之感。

于是他连饭也顾不上吃,又登进贴吧,寻找新的帖子。

这时,一个新帖印入他的眼帘。

“一流的导演,超一流的音乐人”。

点进去看,原来楼主也是转载的,创作者是一位着名影评人李三鸣。

杨立奇看过李三鸣的微博。

这个李三鸣挺有意思的,他说自己本想叫做李一鸣,取“一鸣惊人”之意。

可是一鸣,二鸣之后,都没有惊人。

那就三鸣吧。

三鸣不是第三次鸣叫,而是再三鸣叫。

反复地鸣叫,总有一天,声音会被人听到。

总之这是个三观很合杨立奇胃口的专栏作家。

杨立奇认真看了起来。

李三鸣对这部电影做了细致的分析,很多细节,道具代表的隐喻,一些对白的暗示,甚至一些故意的留白,李三鸣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杨立奇看得频频点头,甚至有点汗颜:原来我看电影那么不仔细的错过了那么多细节啊。

他产生了马上去二刷的冲动。

不过还是等等。

等下次和琳琳见面的时候,两个人一起二刷吧。

他继续看下去。

李三鸣指出了很多他原本忽视过的细节。

比如,李三鸣说:“细心的人会发现,客串鬼脸乐队主唱的,正是海明威本人。大家可以去对比一下他在段晓晨演唱会上的声音。”

还有,李三鸣很坚定地指出:“虽然大家都希望温欣然和林河能在一起。但是很显然,这是不会发生的。就不说歌词里的暗示了,就说男配3书呆子对林河说过的那句话,只有1.7%的人会最终和初恋结婚。”

“我不知道海明威是哪里弄来的数据,我个人倾向于觉得这个数据是他瞎编的,故意弄成这有零有整的样子,看着好像很真实。”

“其实呢,我觉得这里这么突兀的一句话,表面上是体现男配3对林河的嫉妒,以及挑战,意思是‘你成了温欣然的初恋,这一轮你赢了,但最终鹿死谁手还未定呢,我未必没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其实也就是为了提示大家:林河不会和温欣然有结果。”

杨立奇仔细思考了一会,不得不承认李三鸣说得很有道理。

但是,其实温欣然和林河会不会在一起,又有什么关系。

关键是,他和琳琳还能不能继续走下去

现在已经是大四。

他们曾经有许多共同的兴趣爱好。

有许多一起去做的事。

一起在网吧通宵,一起成立“国术社”。

但是人生未来的路上,他们还能不能找到想一起去做的事呢

……

即将10点的时候,杜采歌来到“鹿角巷酒吧”。

这也是圈里人开的一家着名酒吧,这里玩蓝调、爵士的人会比较多一点。

店老板姓陆,名字很有意思,叫陆名望。

不知道和原主有没有过交集,总之杜采歌找回的记忆碎片里都没有此人。

这里因为算是“很有逼格”,时不时会有二三流的歌手出没,甚至偶尔会有一流歌手来到这里,很多顾客也慕名而来,算是一家网红酒吧。

所以尽管这里的消费很高,但还是经常人满为患。

杜采歌来了之后,找半天也没找到座位,虽然看到几个空座,但服务员阻止他入座,说这是保留座位。

最后他还是打了个电话给老范,问老范有没有陆名望的号码。

老范刚好有。

然后他直接打电话过去,报上名字之后,陆名望很热情,说自己虽然不在店里,但可以安排人带杜采歌去他办公室里坐一坐。

杜采歌谢绝了,只请他帮忙安排一个座位。

很快就有服务员过来,领着杜采歌来到角落,临时摆了张小桌,放了两条椅子。

杜采歌坐了没多久,姜佑曦就到了。

“哥,恭喜啊,电影大卖啊!”

到这个时候,《那些年》的全网销售已经超过19万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