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追着光 第一九八章

“老本行恐怕是干不了。”

倒不是说他怕了,只是就二人现在的资质,尤其是已经经历过一次公司破产的状况下,还有哪个甲方愿意找他们这样子的第三方来合作

“那怎么办要不,我们改行做教育”

hughes有些没跟上周楚笙的思路。从投资变教育,这跨度,大概比东非大裂谷还大些。

“哎呀,就是留学教育。我看着现在挺多中国学生喜欢来我们国家留学。这么大的需求量,总能有我们的位置吧”

“你就歇了这心思吧。这玩意你要干就自己干,我可不跟你凑合。”

周楚笙听完,觉得无法理解。按他俩的水平,帮忙选校、做留学顾问,那还不是小事一桩

一个是土生土长的美国本土人,另一个拥有美国硕士学位,并在美国创业。

这水平,替那些个高中生大学生,分析分析院校专业,顺便再写写各类文书,有何难度

周楚笙说的这些,hughes都知道,甚至其中的步骤还有需要注意的事项,他更清楚。因为,他就是这么过来的。就算他忘记了,这不还有岑雪呢么。

可正因为了解,他才更加不愿意做。就在今年,他母校的领导还旁敲侧击的问过,看他是否有这个意愿。

当时他就一口回绝了。

“我不想做学弟学妹的钱。”

hughes抬头看向周楚笙,眼里写满了认真。

这个理由,也是当初他答复给校方的话。

国内做留学咨询的机构有很多,而且小公司居多。一家公司对接的客户,基本都集中在那两三所学校。

这并不是什么机构间的势力划分,而是因为“熟悉”二字。

这熟悉不仅是接的项目多了之后,对这所学校学生水平的了解,或者是外国院校对于这所学校的认可度这么简单。

更多的,是因为这机构里大部分人都是这几所院校毕业的。更有甚者,是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借着母校对创业的扶持,而自主创办的公司。

“这有什么不好而且,据我所知,你们学校,好像正缺这么一个机构吧”

周楚笙表示无法理解。

且不说在商言商,在商业上,哪还分这关系亲疏,有生意不做,那是傻子。

更何况,就像hughes说的,每个机构的生意来源几乎是固定的,外来的机构很难从现有的市场里分一杯羹。

但换个思路来看,这也意味着,只要你找到了市场,站稳了脚,别人也很难从你手里抢订单。

hughes挥挥手,表示这件事没得商量。他选择沉默,不愿辩解,不是因为不占理,而是他实在不愿意让个外人看笑话。

他总不能和周楚笙说,我们校内有很多学校扶持起来的企业,餐饮、运输,做什么的都有。但是这些公司,在学校里开了门店,和校方达成了共识,一起哄抬物价,把商品以一个远高于市场的价格卖给学生吧

作为一个被宰了四年的人,他对于这种行为可以说是深恶痛绝。

虽说他和周楚笙已经是多年的朋友,铁哥们,但是这背后的真相,他依旧无法说出口。